1962年瑞秋卡森以《寂靜的春天》一書揭櫫DDT殺蟲劑的危害,這位開啟全球環境運動的先鋒已逝世50週年。行政院林務局與書林出版社特別邀請12位生態學家與文學作家,從各自的觀點與經歷出發,重新檢視這50年間世界與台灣在環境運動的變革,集結成「瑞秋•卡森 以筆開創環保新天地的鬪士」一書。昨日(20)於書林出版社舉辦新書發表會,分享心得並省思台灣的環保發展。
為新一代年輕人打下基礎
本書由書林出版社蘇正隆與國內知名生態學家金恆鑣共同主編,海洋生態研究學者方力行教授、昆蟲學專家趙榮台博士、環境影響評估學者於幼華教授、林務局長李桃生、 文學作家吳明益、立委邱文彥、媒體工作者卓亞雄等都在作家群之列。林務局長李桃生表示,這書作者群來自不同領域,藉由他們觀看事情的高度與專業,將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與視野。
圖說:《瑞秋•卡森 以筆開創環保新天地的鬪士》作者群及主編。 攝影:陳文姿 |
1962年瑞秋卡森文章發表後,總統甘迺迪就要求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 PSAC 展開殺蟲劑相關的調查。年底,各州立委已經針對殺蟲劑管理提出了40個法案。1970年美國環保署成立。主編金恆鑣感慨地表示,環保是影響大眾的問題,需要從領導人發起。台灣這些年沒有太多進展,但學界還是要發聲。他將編輯一系列叢書,藉由環保先驅的故事,引領讀者思索台灣的環境生態。
從文學走向海洋的環保鬥士
主編金恆鑣提醒,雖然瑞秋卡森以《無聲的春天》一書為大眾熟知,但也別忽略她的海洋三部曲-《海風下》、《環繞我們的海洋》及《海的邊緣》。方力行教授推崇瑞秋卡森的文字,如和煦薰風般,引領讀者認識從河口、濕地到潮間帶的生物。他提醒大家,文學和藝術作品遠比環保的教條容易深入人心,瑞秋卡森筆下的故事至今仍值得細細品味。
瑞秋卡森從小即展現寫作天分,在碩士研究中攻讀海洋生物,在科學與人文方面都具備扎實的素養。雖然在她生長的年代,科技寫作和文學寫作屬不同的領域,但瑞秋卡森卻能以文學之美引領人們認識科學與環境。
瑞秋卡森原本是海洋文學家。1956、1957年美國連續用DDT對森林進行大規模空中噴灑,引發瑞秋卡森寫下《無聲的春天》。金恆鑣補充,國內多將書名Silent spring 翻譯為《寂靜的春天》,但他認為,寂靜代表的是心境的安然。外面一片無聲,缺少了蟲鳴鳥叫,這才是可怕的世界。
50年的省思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50年前瑞秋卡森的作品,其意義何在?金恆鑣悲觀的認為,那時候只有農藥問題,現今汙染種類更多、問題更嚴重,雖然民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但問題並沒有獲得解決。昆蟲學系的趙榮台博士對DDT的感觸與認識更深,他表示近年台灣食安事件中,許多是慢性中毒的概念,不會有立即的危險,但會慢性累積。而瑞秋卡森在提前指出慢性中毒的危害,讓人們及早防範。
方力行教授認為,瑞秋卡森筆下的海洋世界,生命的循環,生物在環境中的角色,並不會因幾十年而有所改變。如今只是人的方式讓牠們活不下去。改變的是人,回顧過往,更應自我反省。
1932年, 完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動物學碩士學位
1936年, 成為漁業局的水生生物學家。
1941年, 出版《海風下》Under the sea wind
1951年, 出版《環繞我們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 (或譯:我們周圍的海洋,大藍海洋)
1955年, 出版《海的邊緣》 The edge of the sea (或譯:海之濱)
1962年, 出版《無聲的春天》Silent spring (或譯:寂靜的春天)
1964年, 於馬里蘭州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