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世界海洋日:垃圾侵襲 我們的海正在死去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2015世界海洋日:垃圾侵襲 我們的海正在死去

2015年06月08日
作者:洪郁婷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孕育著萬物,但隨著文明發展,人類與海洋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即便是生活在四面環海的臺灣,對於海洋的了解仍十分有限。

海洋對於我們不該僅是夏天消暑戲水的好去處,或是擁有各式各樣美味海鮮的地方,它更是地球的重要命脈。海洋佔據了地球70%的面積,除了是氣候調節的重要幫手,也是許多生物的居所,如此豐富的生態系餵養著人類所需,但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棲地破壞等因素,海洋的健康逐漸出現問題。

1992年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首度確定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2009年聯合國首次慶祝世界海洋日,希望全球關注海洋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為「健康海洋,健康星球」(Healthy oceans, healthy planet),欲傳達連接在地球各地的海洋,如同地球的心臟一般,輸送血液到各處,因此無論住在何處,關心海洋的健康問題,都是十分重要的事。

2015世界海洋日(圖片來源:World Oceans Day)
2015世界海洋日。圖片來源:World Oceans Day

然而,現在許多的海洋不再如此清澈蔚藍,反而在海底開始出現許多不該存在的垃圾,而這些垃圾更隨著洋流漂至各方。根據統計,海邊垃圾以塑膠最為常見,其次則為漁業相關垃圾,例如廢棄的漁網和釣魚線。全世界的海洋上漂流著超過5兆件塑膠垃圾,但海面下的垃圾量卻還遠高於海面上的10到30倍。

這些海洋塑膠垃圾,除了可能釋出有毒化學物質危害海洋生物健康,同時還會分解成難以處理的塑膠微粒,被魚類吃下肚後,再回到人類身上,造成整個食物鏈的健康問題。對於我們而言,辨識垃圾與食物是件容易的事,但對動物們來說,卻十分困難,一條橡皮筋或瓶蓋都可能讓牠們喪失性命,許多海洋生物因遭廢棄的漁網纏繞、或誤食塑膠袋而致死。

想要有健康的海洋,必須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包裝和免洗餐具等物品,都可能變成海洋塑膠垃圾,根據統計,全臺一年用掉180億個塑膠袋,也就是說,平均每人一年使用782個,等於每天使用2.7個塑膠袋。與歐盟每年每人平均198個相比,臺灣足足多了3.9倍。

如果我們能從自身開始,外出時自備購物袋與餐具,減少塑膠袋、免洗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才能有效的減少海洋垃圾,還給地球健康、美麗的海洋。

作者

洪郁婷

環保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而是一種普世價值,比如說人權、自由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