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

2015年07月06日
採訪、撰稿、攝影、剪輯:葉鎮中

不認同黑心企業唯利是圖,欺騙消費者,看不慣農民只能卑微被剝削,拒絕有錢人才吃得起有機食物,更要挽救千瘡百孔的土地環境,洪輝祥試圖翻轉牢不可破的產業鏈,革命已經走到最後一里路...

洪輝祥創立了彩虹餐廳。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有機」大家很熟悉,然而洪輝祥眼中的有機,不單只是不施用農藥、化肥、抗生素,而是人與生物依賴土地,土地哺育人與大地所有生命。生態系統誰都不能少,誰都一樣重要,多樣的生命從土地中各取所需,人不能獨占,每個環節公平分配,每個部分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洪輝祥認為真正的有機應該站在生態系統的觀點。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十多年來,洪輝祥創立「綠農的家」串起一百多位農友的有機耕種與友善養殖,讓一百多個家庭受到照顧,一百多塊田地恢復生機。希望順利把這些安全食物送到消費者手中,半年前他們打造了彩虹餐廳,將綠農們種植出的作物,不添加刺激味覺的調味料,變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餚,端上認同他們環境理念的消費者餐桌上,這是洪輝祥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

彩虹餐廳基地,選擇了曾經是幼稚園的台糖廢棄建築,適度改造不重建,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即發即用供應餐廳電力。頂樓雨水收集和廚房廢水回收再利用,洪輝祥將過去投入環境運動,對能源政策的抗爭理念,完全融入其中。

彩虹餐廳基地也是對環境友善的綠建築。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黃老師長期支持綠農的家,來到彩虹餐廳參觀後說,原來綠建築不是新蓋起一棟號稱「節能減碳」的嶄新房屋,而是利用現有建物依需求適度改建,否則打掉重蓋,增加廢棄物,如何能稱為綠建築?

正品嘗人道飼養豬肉料理的顧客黃先生表示,沒有人用理念在經營一家餐廳,企業大多以營利為目的。這不是單單為著每月營業額算計成本效益的餐飲業者,也不只是為了飲食正義,照顧消費者健康的有機餐廳。背後其實蘊含一個理想,想藉由消費者選擇安全食材,支持友善耕作的農民,再藉由這些農民,復甦長期被榨取的土地,進而拯救台灣環境。

彩虹餐廳選擇安全食材支持友善耕作。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洪輝祥說,一個彩虹餐廳撐起1百多位農友,若一家餐廳能支持5、60個農家,全台灣有5、60萬農戶,只要有1萬個像這樣的餐廳,全台灣農地便為之翻轉,台灣人也不需再為黑心食品無奈。

然而不計代價的理想,能觸動更多農民投入友善耕作嗎?實際行動能號召飲食業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嗎?當整套友善環境、安全食材體系建立起來後,餐廳每月營業額卻僅達損益平衡的一半,理念撐得下去嗎?

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攝影: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如果彩虹餐廳經營不下去,這場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走不到,是否表示生命健康在食安風暴壟罩下,仍不敵價格考量的市場機制;是否意味環境正義終究只能向經濟利益低頭,值得社會再思考!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
07/06(一) 22:00首播
07/11(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