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台灣精靈:小紅蜻蜓 | 環境資訊中心
攝影賞析

消失中的台灣精靈:小紅蜻蜓

2015年07月12日
作者:大型阿生

【小紅蜻蜓】Nannophya pygmaea Rambur, 184


標題小紅蜻蜓。這是雄性,體型體色均與雌蜓有別。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體長僅約1.7到1.8公分,是全世界最小的蜻蜓。小紅蜻蜓僅分佈於台灣及日本*,成蟲出現於5到9月之間。牠們在台灣的棲地位於宜蘭縣海拔800公尺左右,屬於山區封閉性靜水域,在實質上,該山中湖已是個演替末期的埤塘,目前長滿各式植物,由航照中已經無法顯示水域範圍,估計將在幾年後乾涸。

而小紅蜻蜓,也將隨著這唯一棲地的消失,在台灣走入歷史。

*註:根據《香港蜻蜓圖鑑》小紅蜻蜓分布地區從韓國、日本、台灣、南中國以及東南亞到澳洲都有分布。感謝讀者李宜龍先生提供資料。8/13更新

與小紅的一年之約 

這是我第四次造訪小紅蜻蜓的家。由於這棲地持續陸化,不知尚有幾年光景,所以和摯友俊祐哥便約定好,無論如何都得排出假期跑一趟宜蘭,要親眼目睹這世界上最小的蜻蜓,在這個物種消失在台灣之前.....由於摯友對這物種很有興趣,認為在有生之年該親眼一見,約好之後,便積極展開這趟行程。

到達宜蘭時,在雙連埤土地公廟前搭帳篷,考量到前一天體力已在長途開車和睡眠不足下耗盡,所以放棄了當晚的夜間拍攝;少見的在凌晨零點前就搭好帳篷入睡,4點時天未亮起床收拾帳篷和行李,然後徒步上山。 

其實說徒步上山有些牽強,畢竟路程僅4公里多。這是我第四次造訪,這裡真的很美,如盆地一般的與外環境巧妙隔離,有著獨自的微氣候。但可能也因為如此,體型微小的牠們遺世獨立,再也走不出這個埤塘。

小紅蜻蜓(雌)vs 銀腹蛛。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在外圍區域,很容易見到這個畫面。落網的幾乎都是雌蜓,就我幾次到此處來說,尚未見過落網的是雄蜓。

小紅蜻蜓(雌)。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此刻早晨7點多,這邊夜晚濕度很高,且因山勢的關係,整個區域僅有一半照到太陽;在陰影處的昆蟲,每隻都沾滿了露珠。

小紅蜻蜓(雄)。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這是雄性,體型體色均與雌蜓有別。這麼多的露水,應該很難受吧?野外的生活,想必萬分辛苦。

小紅蜻蜓(雄)vs 食指前端。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所謂體長1.7公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只要伸出食指然後看一下這張圖,就有小紅蜻蜓的大小概念了。

小紅蜻蜓(雌)。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這天運氣不錯,來這裡4次,倒是首次遇上晴天。早上9點多,此時全域幾乎已經都曬得到太陽,而小紅也與其它蜻蜓習性相同,會透過調整自己的方向與姿勢來減少或增加陽光照射在身上的面積,以調整體溫。

小紅蜻蜓(雄)未熟。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未熟的雄性不具與成熟雄性的地盤競爭力,只要稍微靠近水域就會被成熟雄蜓驅離,所以這個階段的雄蜓多分布在外圍。

小紅蜻蜓(雄)未熟。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這比上一張的個體更不熟(年輕)。蜻蜓除了以不同姿勢與面對陽光的角度之外,張開和收合翅膀來調整氣流,也是控制體溫的一項法門。

小紅蜻蜓(雄)。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老熟的雄性,體色與未熟個體有別。

廣腹蜻蜓(雄)。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廣腹蜻蜓(雌)。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這個環境裡蜻蜓種類眾多,尤其廣腹在此算是優勢物種,數量不少,在整個外圍穿梭來去。牠們腹部寬廣,且會有節奏性的收縮與膨脹,相當明顯,靜靜的觀察片刻,很有意思。雌性數量比起雄性可少的太多,所以雄性間爭佔領域的戲碼不停上演.....。

廣腹蜻蜓(雄)。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我到這裡4趟,卻是首次拍攝其他蜻蜓。之前三趟總是來去匆匆,時間上相當緊迫,都是看看小紅拍拍小紅就直接下山;這次與摯友一起過來,當天就只有安排這裡的行程,終於可以放慢腳步稍微欣賞一下其他的物種。

無霸勾蜓(雄)。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這是台灣蜻蛉目成員之中唯一列名保育類的物種,也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蜻蜓;這是雄性,雌性體型更大。在這裡,台灣最大的蜻蜓與最小的蜻蜓比鄰而居。

三角蜻蜓(雄)。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離開山道之後,在雙連埤的農家水溝發現了幾隻。三角蜻蜓是我個人在蜻蛉目之中,自己最喜歡的前五名種類之一。

小紅蜻蜓(雌)。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雌蜓的身體各部位比例與其他蜻蜓略有不同,頗具特色;較為膨大的腹部讓造型卡通化,比起雄性我個人覺得雌蜓感覺可愛許多.....。

小紅蜻蜓(雄)。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人年紀大了,容易感懷,相較於第一次造訪的感動,這次則是多了不少思緒;這個環境究竟還能有6年?7年?8年呢?

小紅蜻蜓(雌)。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蜻蜓會習慣性的用前肢整理複眼,然後擺頭來保持頭胸之間的清潔;雖然牠可能並不在意我,但是在一旁靜靜看著牠扭擺頭部,如回眸顧盼,我就自作多情當是道別吧!

小紅蜻蜓(雌)。攝影:大型阿生。轉載自:DIGI PHOTO

我。會。再。來。

後記

蜻蛉目雌、雄蟲往往有二色化的情形 (就是雌雄體色不一樣),此種情形也常見於各種動物,雌性為了保護自己及育幼,體色往往趨於暗淡或與環境色融合;雄性為了獲得雌性的青睞或雄性間的競爭,體色往往趨於鮮艷或有特殊的器官。小紅雄蟲羽化初期體色淡黃,這是與棲息環境極為融合的顏色,因還沒性成熟的雄蟲常躲藏於草叢間覓食,黃色的體色恰與該環境融合;而性成熟後的雄蟲體色變成鮮紅色,遠處就能見到牠停棲在草莖上,省去與其他雄蟲的明爭,這樣的色彩卻也是種雄性間的暗鬥。

而雌蟲則具複雜的暗沉斑紋,增加在該環境產卵時的安全性;要繁殖的雌性才會飛入雄性競爭的環境,否則總是呆在該埤塘的最外圍草叢,那是比較乾燥的區塊,成熟雄蜓不會到這個區域來。不少人初見此種蜻蜓常被牠們的色彩所迷惑,誤以為有三種不同的小蜻蜓,但其實是相同的物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紅亦如是。牠們在食性上,和其他蜻蜓相同,也是獵食者。只不過牠們小,在這競爭激烈環境中,其它蜻蜓吃牠、蜘蛛、食蟲虻、小鳥等也都吃牠。

但那些都不是問題。

或者,哪個登山者忽然在台灣某個山區埤塘,發現有非常小的蜻蜓棲息繁衍,然後即使幾十年後,小紅仍在台灣.....
是我想太多,或不夠多。

誠摯的祝福大家,隨時都有心感動。
阿生 2013/07/06 於 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