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喝手搖外帶飲料,據統計,連鎖飲料店每年使用兩億個保麗龍杯,但使用保麗龍有健康疑慮與垃圾回收雙重問題,台南市已於2012年率先全面禁用,其他縣市及環保署也有意跟進。保麗龍杯業者生存受到考驗,急於對外澄清。
業者表示,大眾對保麗龍誤解多,實際上保麗龍易回收,比紙杯更環保,將爭取廠商自主回收,換繼續使用保麗龍飲料杯。環保團體稱,希望能減少所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至於保麗龍杯是否真的比較好,須更進一步討論。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吳盛忠表示,已諮詢相關團體意見,將辦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擬於12月底決定管制政策。
有保麗龍杯之後 只會更糟?
南部氣候炎熱,自從台南市實施禁用保麗龍杯以來,因紙杯、PP塑膠杯保冷能力不足,市面上陸續出現各式替代材質。例如外層紙漿,內層PE發泡的複合材料杯,或是杯體PP,外層套上PE發泡膜的杯子。複合式材質在回收上相當不易,引發另一番議論。
國內唯一的食品級保麗龍EPS原料商樺正實業公司總經理郭千暉質疑,禁用保麗龍杯之後,複合式材質的杯子、紙杯或PP等其他材料將取而代之,這些是否會更好?
郭千暉進一步說明,紙杯回收過程中,須經「散漿」分離出紙、去除鋁箔或PE薄膜;脫墨去除紙張油墨時,也需使用界面活性劑,這些過程中會產生廢水。
中華民國保麗龍回收再利用協會秘書長陳雪莉表示,很多人誤以為保麗龍不能回收,其實保麗龍回收不須清洗、漂白、或添加化學藥品,直接加熱押出成粒,就可再利用作為其他PS塑膠製品。而保麗龍即便送焚化爐燃燒也不會排放毒性物。
郭千暉表示,過往民眾對保麗龍觀感不佳,但相對於紙杯普遍應用,是否應給保麗龍更公平的待遇。
回收誘因不足 難解保麗龍亂丟問題
環團指出保麗龍萬年不壞,易碎解成小碎屑,成為海灘垃圾後,容易進到海洋危害海洋生物,甚至進入人類食物鏈。根據荒野保護協會2014年的調查,保麗龍碎片是全國海洋廢棄物第二名,在台中、雲林、嘉義、高雄更是高居首位,主因是這些地方的漁業與水產養殖業使用不少保麗龍製品,如蚵棚等。
千暉解釋,蚵棚所用的是工業級EPS保麗龍,顆粒較粗,密度低,容易碎裂。而保麗龍杯使用食品級EPS,硬度較高,相對不易粉碎,實際佔海邊廢棄物的比例不高。保麗龍杯業者禹尚公司張明華表明,廠商願跟環團合作,推動更好的政策。
郭千暉、陳雪莉和張明華等業者共同提出自辦回收作業,將以每公斤8~10元的價格向資源回收場收購保麗龍,並以媒體宣傳回收、放置回收桶等多管齊下的方式,提升保麗龍杯回收率,預計可從目前的2成增至6成。
對此,看守台灣協會謝和霖執行長認為,廠商的方案誘因不夠,無法解決消費者亂丟的問題。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則認為,從源頭禁止是最好的方法,應持續對政府與業者施壓,直到保麗龍完全禁用。
禁令僅針對保麗龍杯 包材、免洗餐具等未列管制
政府雖推行自備保溫杯與自帶飲料杯折價優惠,但使用一次性容器的狀況仍佔多數。雖然這波行動指向保麗龍杯,但防震防撞用的保麗龍包裝材、攤販與小吃攤用的免洗餐具、食物包裝用的托盤等都未列入管制。
吳盛忠表示,這些產品不是不能禁,但禁了之後,還是會有替代品,替代品會不會更環保、禁了後能否解決保麗龍海廢問題?值得再思考。最終仍需從民眾回收跟源頭減量著手,才能解決問題。至於保麗龍杯到底該禁用、限制、或加強回收,將會再召開公聽會,聽取大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