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生活在北部,早在一個月前,入夜就有涼意了。現在蝸居美濃,時節都已經接近白露,夜裡還是悶熱,非得等到子時後,夜風才帶些微爽。近兩天白晝早晨,空氣透淨。遠方的笠山除了片片樹林之外,稜線上的一棵棵樹木,清晰可見。北風漸起,微弱的吹往南方,站在三樓眺望,可以聞到一絲絲隱藏在風中的秋天氣息。
我想起盛夏日頭,豪邁放肆地呼呼喘著南海的水氣,把柏油、檳榔花香和陣陣似有似無的雞屎味,都揉進奮力竄升的熱氣流裡。不過,此刻初秋的微風很不同。她從北島遠來,順著中央山脈轉個身壓低身子又攀過黃蝶翠谷往美濃平原滑行,時而輕吻休耕田裡的田菁花瓣、時而吹拂再生稻直挺挺的葉尖。空氣中,混雜著青草、綠葉、樹林、山巒的溫柔吐納,那是來自山的、北方的氣息。此時,我靈光乍現,想起「風味」二字,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
美濃的二期作,農民大多選擇休耕,種的最多的就是田菁。看到田菁長高開花,就知道秋天快要來了! |
過去在美濃,白露一到,菸葉種植也展開序幕。早種的二期稻作*,差不多就要收成;交工班*農民的往來,愈趨頻繁;休息一段時日的曳引機,進入維修整理階段;假植的菸廂*,開始出現在田區周邊;田、人、機器、菸葉,大家都準備好了,要蓄勢待發。這是我十年前(2006年)第一次到美濃田野調查時,都還曾經看過好些年的景象。
西元1969年,全台種菸面積11952公頃,是種菸面積最多的一年。1987年,政府開放洋菸進口,五年後,菸葉面積急速萎縮到7442公頃。2002年1月1日,台灣加入WTO,同年年中,台灣菸酒公賣局改制為台灣菸酒公司,廢除專賣制度,兩年之內,台灣的菸葉面積,驟降到1112公頃。從日據時代起,美濃就是台灣主要菸葉產地之一,興盛時期,美濃一半以上的可耕地,全都用來種植菸葉,面積高達2200公頃,佔台灣菸葉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強,菸樓也多達1800多棟。當年的美濃,菸田廣大、菸樓密佈,氣勢之壯,只有「菸城」足以形容!
如今的美濃,菸農不再種菸,外地遊客想看菸田,只能靠運氣。一期種稻、二期休耕,三期改種白玉蘿蔔、紅豆或辣椒,是老農目前的轉型策略;很多兼業的中壯農,則在三期投資橙蜜香小番茄、敏豆;當然也有人全年種木瓜、香蕉或芒果、火龍果。
農民轉型,平原景觀也起變化。綠油油的菸田,成了一塊塊由橙黃、青綠或豔紅點綴的田區;二樓屋頂上建有太子樓*的大阪式菸樓,一棟棟快速消失。曾有文化工作者在2004年非正式統計過,原本1800多棟的菸樓,已經只剩800多棟。現在,十多年過去,菸樓更少了,大多數不是頹圮,就是部分結構已經被拆除,少部份還有維護管理的,是因為農民沒有放棄務農,菸樓對他們來說,還有存放農業資材或農機具的功能。
菸樓退場,天際線並沒有因此冷清,逐漸取而代之的,是亮藍、淡黃、大紅為顏色基底的賽鴿鴿舍。我們住在美濃東邊的龍肚里,隨手掐指一算,聚落周遭就有超過十座鴿舍盤據制高點。然而,美濃共有19里,鴿舍數量很可能已經超過還有使用功能的菸樓數量。
第一次親耳聽人說賽鴿,是位種木瓜的中年農友。當時,接近中午,採訪正順利。本想請農友吃中飯,他竟說,「小姐,不好意思,我先趕回家。中午要等鴿子回來。」我一愣,反應不過來。他又說,「今天第二次資格賽,鴿子應該可以早點回來!」。
沒多久,過一個月左右,又是星期天,我約了這位農友訪談。這天,他帶了個種香蕉的朋友一道來。兩個全身黝黑滿臉通紅的農民,口嚼檳榔人手一支菸,你一言我一語滿口鳥經,絲毫沒把我放在眼裡。
木瓜農,「還好斑仔這次回來得早,至少本錢有賺回來。」
香蕉農,「不過可惜,眼睛瞎掉,只能飛到這關了!真可惜,最後一關才大條啊!」
為了湊一腳,我隨性地回一句,「眼睛瞎了要看醫生啊!」
兩個農民同時看了我一眼。木瓜農友回我說,「李小姐,趕快問一問,我們要去找人泡茶了啦!」
在農村生活一段時間,就能感受賽鴿有如全民運動。私下常聽到鴿友說,「隔壁的福仔伯姆也要插一份」,或是「阿明舅錢不夠,插半份就好」。久了就能理解,每個鴿舍的經營投資,絕不只當戶人家參與,親戚鄰居甚至其他鄉鎮鄰近縣市的好友,也會是股東或當次競賽的閒家之一。比賽期間,過往成績越好的鴿舍,越多農友進出絡繹不絕,天天上演茶菸會,投資者、訓鴿者、觀摩者自動聚在一起,或是分析當季比賽的策略,或是分享訓鴿的方式、養鴿的經驗,甚至有些人有遠見,會先分配下季比賽的投資比例。
有一回我看到,一個剛從幼稚園回家的孩子,看到叔叔就大喊,「歐吉*,你的鳥仔回來多少?」這聰明的孩子,平常聽多了大人的聊天內容,說起每一隻鴿子,口氣早熟。有次他對我說,「阿姨,我們家的粉仔專門飛颱風天的。越大風越大雨,牠成績越好。」我問他為什麼,這小鬼竟然說出一番道理,「因為牠媽媽遺傳好啊!體型不會太大,肌耐力又好。」不過,孩子的媽媽可就不開心了,只要看到孩子望著天空,學大人用力拍掌驅鳥,媽媽會毫不猶豫打向孩子後腦勺嚇斥說,「你要好好讀書,不要學你歐吉肖粉鳥!」
賽鴿這項「航空事業」,吸引農民前仆後繼加入戰局。極少數的人,同時擁有優秀鴿種、養鴿技術和好運,一戰成名一夜致富。絕大部份的人,明知贏少賠多還是忍不住想海撈一筆,就算屢戰屢敗也要捲土重來。在WTO浪潮翻滾之際,賽鴿競賽也在農村暗潮洶湧,捲起千堆雪,淹沒眾多老農、中壯農、輕農或棄農賦閒在家的農家子弟。
近十年,鴿舍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在美濃平原上竄出頭。這個時候,誰還記得菸田、菸樓,和冬夜烤菸的燻黃記憶呢?
註1:二期稻作與菸作。雖然現在台灣的二期作,農民大多選擇休耕,不過過去菸業發展的幕後功臣之一,可不能忘記二期稻作。這是因為菸作、稻作有「互為輪作」關係,尤其是北回歸線以南,大多採「一年三作」,也就是兩期水稻,一期菸草。一方面菸草具有「殺蟲兼潤苗根」的功能,二來水稻耕種,能讓第三期的菸草,較不易發生病蟲害,是菸作的「良性前期作物」,所以兩者輪作非常恰當。
註2:交工班。農忙時期,田裡的工作粗重煩瑣,需要大量人力,不是單一家庭能夠負擔,所以農民會互助並組成「交工班」,合力投入田事勞動。傳統說法上,南部的名稱是「交工」,而北部稱之為「換工」。
註3:菸廂。每年中秋節前後,菸農會把菸苗,一棵一棵種到穴盤內,藉著統一管理,以控制品質、提高幼苗存活率。而集中放置菸苗的地方,稱之為菸廂,意思是菸苗的廂房。
註4:太子樓。大阪式菸樓建築裡,氣窗位置在本灶正上方,形式凸出,又稱塔樓、太子樓式天窗。
註5:歐吉。美濃客家話,「叔叔」之意。
作者簡介:
公共電視記者。高中喜歡看電影,大學蹺課玩社團,23歲到30歲之間,換了11個工作、搬過9次家,直到投入新聞工作後才得以確立人生志向,近年積極拍攝農村發展與生態環境議題。
影像作品獲獎(入圍)紀錄:
【農村的生存遊戲】系列報導(榮獲2009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穿越時空看佳冬】系列報導(入圍2006年第一屆客家新聞獎)
【水圳在唱歌-美濃水圳】系列報導(入圍2007年第二屆客家新聞獎)
【淹沒溪望】水患系列報導(入圍2008年第七屆卓越新聞獎)
【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獲邀2011年國家生態電影節)
音樂作品:
2005年【好客戲】音樂專輯(協力製作人)(第17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
2005年【被遺忘的國寶~樂生黑手那卡西】音樂專輯攝影
2010年【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