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02日
作者:蔡明達(宜修網站長、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
好久沒有寫文章跟大家分享建築的知識了,今天補篇文章先。
我端午節連假時又回南部走走,順便去了一趟美濃。說起美濃,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粄條、油紙傘等等。但美濃其實還有一項特產,那就是菸葉。
早在日本時代開始美濃人就開始種植菸葉這種高經濟作物,其後美濃並引進了日本式的大阪式菸樓。這種建築最大的特色在於突出於建築斜屋頂之外的通氣窗,又叫作太子樓。這種通氣窗主要的作用在於燻菸葉的過程中,透過熱空氣上升的原理(也就是我們先前提過的浮力通風 ),將菸葉水分排出。
下面這建築的橫剖,很清楚的標明了通氣窗跟建築的關係以及他的功能:
圖片來源:移動的城市
不過,真正重要的是,此一台灣改良過的大阪式菸樓,卻成了現在許多建築設計通氣窗取法的對象,也成為新一代綠建築的重要語彙,扮演著協助建築空間利用浮力通風的重要角色。
看看下面這張照片,這是南投的內湖國小,菸樓天窗的教室設計是整棟建築最特別的語彙。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許多921重建的校舍中看到這樣的設計。當然,美濃人自己也不會忘了這樣的建築語彙在文化中的重要性。美濃當地的福安國小,就由名建築師謝英俊參考菸樓的造型而設計了菸樓天窗的教室。
而我這次去的美濃客家文物館,其實也是一棟菸樓建築再現的設計案。透過以菸樓作為建築的主要造型,我們可以看到新舊建築之間的另一種對話。
最後,給大家看張模型,了解一下從前的菸樓到底長怎樣吧!
下次大家看到有通氣窗造型的建築時,不妨仔細看看他的設計理念是否源自於菸樓。
附帶一提,我很喜歡的客家歌手林生祥,他得金曲獎的專輯,當初就是在菸樓錄製喔。至於為什麼呢? 請大家到美濃客家文物館一遊吧!
其實,菸樓這種有特色的本土建築也不是只有美濃有喔,在花蓮也是看得到的。
※本文轉載自宜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