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好人客 拜訪大海的注意事項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事務偵探社

做個好人客 拜訪大海的注意事項

2015年09月09日
作者:Lily Huffman(海洋健康指標組織實習生);翻譯:林翊婷;審校:林育朱

美屬維京群島的聖約翰島大概是我在這世界上最喜愛的地方,它擁有美麗的海灘、讓人想到就垂涎三尺的餐廳以及絕佳的天氣,海洋的藍色變化無窮,從最深的海軍藍到最淺的青色,邀請你直接跳入海裡徜徉。

聖約翰的Trunk灣的俯看圖。攝影:Lily Huffman。圖片來源:海洋健康指數

在我們前往聖約翰島的進行家庭旅遊中,我們盡可能的遊遍所有沙灘,以體驗這個島所有的離岸礁石。聖約翰島許多礁區屬於裙礁,裙礁是珊瑚礁中最常見的種類,自海岸延伸而出並圍繞著島嶼。

在這些珊瑚礁浮潛就像是在珠寶盒裡游泳。水面反射陽光像鑽石般閃耀,魚群、海綿及珊瑚的豐富顏色看起來像是寶石,海綿佇立地像是翡翠、鸚哥魚腹部醒目的像紅寶石熠熠生輝,而隨浪擺動的海扇就像融化的紫水晶。

一切看來多麼完美,但事實並非如此。

大旋鰓蟲(Christmas-tree worms)躲藏在團塊珊瑚中。攝影:Lily Huffman。圖片來源:海洋健康指數

當海洋美景遇上觀光客

儘管你我在浮潛時小心翼翼、盡可能不去干擾珊瑚或其他生活於珊瑚礁的生物,其他人卻不見得會這麼做,無論是出自於不小心或是毫不關心。當你在觀察大旋鰓蟲(Christmas-tree worms)時看到其他遊客,站在珊瑚上或踢蹬珊瑚只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這是多麼的令人沮喪。甚或看到有人為了浮在水面上大力擺動蛙鞋揚起大量的沈積物,只為了不用回到岸上抹除面罩裡的霧氣。

人們並不喜歡討論加勒比海珊瑚礁的劣化、破碎化、珊瑚白化和每年回訪時觀察到逐年縮小的的珊瑚礁生態。

自1970年至今,超過50%的加勒比海珊瑚礁已經不見了。雖然有部分是源自於加勒比珊瑚礁的減少和氣候變遷,但主因還是因為觀光、過漁和汙染。

造成珊瑚礁破壞的因素有許多,包含海洋酸化、汙染和粗心的潛水者。攝影:Lily Huffman。圖片來源:海洋健康指數

觀光是把雙面刃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在適當的發展下,觀光是很美好的。海岸和海洋觀光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它所產生的收益。80%的觀光業位於沿海地區,帶來大量工作機會和收入。總體來說,旅遊和觀光業約佔全球9.5%的國內生產總值和提供將近9.0%的就業人數。濱海觀光推動了對飯店、餐廳,以及所有其他和沙灘有關的租金收入,例如:毛巾和椅子、或潛水和浮潛設備。

觀光業不僅促進地方經濟,也協助生態保育。許多人透過浮潛或潛水,使他們得以和自然互動。觀看海龜的圖片或在水族館裡觀賞,和實際在海中欣賞野生的海龜是截然不同的經驗。和海洋生物有親近的互動鼓勵人們去保護環境,且做的遠比原本只是透過書本認識它們來的多。這也使得遊客有機會親眼目睹現在已經造成的環境損害。

海藻床上的綠蠵龜。攝影:Lily Huffman。圖片來源:海洋健康指數

雖然觀光帶來益處,但也有它危險之處。在珊瑚礁間悠游徜徉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只要每一個人盡最大努力不去打擾珊瑚或其他生物。但如上所述,實情並非如此。

游離沙灘以親近珊瑚礁很吸引人!然而,像在聖約翰這樣的地方,只有少數沙灘有明確的告示。在大多數沙灘最常見的告示牌,就是一兩個褪色的牌子要求人們不要踩踏珊瑚。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個地方浮潛,無論他們是否具備經驗。這和配備導覽的遊程中導遊提醒遊客注意他們的蛙鞋不要踢到珊瑚或不要待在淺水區不一樣。

因為缺少指示或是規範,粗心或是過度熱情的浮潛者、潛水人,最後還是揚起了泥沙或踢倒、破壞了珊瑚。這些傷害需要花許多時間復原,大型的團塊珊瑚一年只能成長0.5公分至2.5公分。枝狀珊瑚一年可以最多可以成長25公分,但它們相較團塊珊瑚更為脆弱,也更容易折損。短暫的破壞需要經過數年恢復。雖然這樣體驗和機會棒極了,但它帶來的傷害遠高於帶來的益處。

脆弱的枝狀珊瑚。攝影:Lily Huffman。圖片來源:海洋健康指數

除了遊客可能對野生物造成的直接傷害,觀光業的發展也帶來了海岸開發。其中海岸開發帶來主要的威脅就是加速侵蝕和沈積物。建造道路、旅館和其他建築物造成泥沙流入沿岸海域。這些泥沙最後沈降在珊瑚上,遮蓋住陽光,延緩其生長,甚至扼殺珊瑚的生命,而造成藻類過度生長。工程也可能摧毀紅樹林棲息地,一個最天然的泥沙過濾網,因而加遽了這些問題。

開發也可能導致汙染問題,若飯店、渡假村或是家庭的生活汙水沒有經過適當處理就排入沿岸海域。未經處理過的生活廢水除了帶來對人類有害的病原體,汙水也會提供過多營養鹽而危害海岸生態。營養鹽過多的將使藻類大量生長,當藻類死亡後,細菌為了分解藻類而消耗水中的氧氣,在部分案例裡甚至將溶氧消耗殆盡。沒有氧氣,大多數的海洋生物都無法存活。

橫衝直撞的船錨

除了粗心的遊客、基礎建設工程、未經適當處理的廢水,不小心謹慎的船舶也可能對棲地造成破壞。像聖約翰島這樣的地方對於船舶的停泊及定錨有嚴格的規定,規範了船舶停泊地點及定錨的程序,包含對不同大小的船舶的規範。(維京群島的停泊指示可參考這個網站。)

然而,雖然有這些規範、指示和可供錨泊的地方,船錨仍然對珊瑚礁及海床造成危害。疏忽或無知的船隻仍然將船停泊在不該停泊的地方,例如:停在海草床或是珊瑚礁石上。更糟的是,不當的定錨可能導致船錨拖過海床,而對海床加倍的損害。

海床上的鬚刷藻(ShavingBrushPlant)。攝影:Lily Huffman。圖片來源:海洋健康指數

2013年,一起因船錨拖曳損壞海床的戲劇性案例發生在特克斯和凱斯群島。超級遊艇白雲號未停泊在許可範圍。強風吹拂使得船錨拖過海床,大範圍的珊瑚礁遭到破壞。雖然白雲號遭到起訴和裁罰,但珊瑚礁將花費許多年才能恢復。有關這起事件的更多資訊可以在這裡找到。

海洋保育從教育做起

考量浮潛者及潛水者對珊瑚帶來的壓力,特別是熱門地區,「潛水者承載量」的概念於是誕生。這個想法與恢復力的觀念相似:珊瑚可以從中恢復和忍受施加在其上壓力的能力。當珊瑚礁承受超過了其承載量上限的遊客,環境將開始劣化。這個想法是源自一個於柏奈爾島(Bonaire)進行的研究,其指出有較多潛水者活動的地區珊瑚覆蓋率較低。如果在特定區域限制每天或是每年的潛水人數,將有助於減少遊客行為加諸於珊瑚礁上的壓力。

除了在熱門的珊瑚礁地點限制潛水人數,另外一個減少對珊瑚礁破壞的行動就是─教育。你不需要一個完整的大學課程來學習有關珊瑚礁的基本知識。遊客不太可能是為了破壞或是傷害它們而進入海洋。然而,人們卻很難了解應該小心地對待它們,尤其當珊瑚看起來很強健卻沒有人解釋它們其實很脆弱。有兩個行動方案可以幫助讓珊瑚礁更健康。第一是完善的標示。現在的聖約翰島(St. John),大部分預警避免破壞珊瑚和珊瑚礁的告示牌都已嚴重褪色,且一點都不吸引遊客的注意。讓標誌更加美觀以吸引遊客,並將它放置在遊客更可能看到的地方,使更多遊客可以稍作停留並好好閱覽。第二,當租用浮潛或是潛水器具時,潛店可以教授一些如何尊重及保護珊瑚的基本知識。

除了其負面影響外,海洋觀光對於沿海城市及社區是一個很有產值的產業。然而,這特殊的旅遊業只在海洋生態仍保持健全以及值得旅遊觀賞時,才具有價值。珊瑚礁的健全不只影響觀光業,也影響傳統漁業、民生及經濟、生物多樣性、天然化合物以及海岸保護。而且我認為,這些影響將長久持續影響該地方。十項健康海洋目標指標裡其中有七個,顯示了健全的海洋生態和人類福祉雖看似沒有關係,但實際上卻是相互連結的。珊瑚礁被危害及破壞不只不利於環境,也對你我、環境和經濟帶來不利後果。「一個健康的海洋才可於現在及將來,持續地為人們帶來利益。」

「一個健康的海洋才可於現在及將來,持續地為人們帶來利益。」攝影:Lily Huffman。圖片來源:海洋健康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