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我們的海洋 | 環境資訊中心
廖鴻基

看見我們的海洋

2001年05月04日
作者:廖鴻基

老天恩賜的海洋



台灣這座大島受北赤道洋流(黑潮)、大陸沿岸流(親潮)及西南季風吹送流(南中國海洋流)三股主要洋流交互作用,又位居全球最大的大陸棚東緣及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東印度群島北緣,台灣海域可說是擁有全球一流的海洋資源。數據資料顯示,台灣海域被記錄魚類種類佔全球十分之一強、至少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鯨類動物在台灣海域出沒,至少一半以上的海龜種類曾在台灣海域被看到。無論物種的多樣性及物種數量,台灣海域都曾像是熱帶花園般豐碩...

飽受糟蹋的海洋

...從沿海漁獲量、長期潛水研究者的觀察資料、或是海濱四處堆累可見的固態垃圾……我們已經毀掉了一流的海洋資源。面對海洋,我們的確還是野蠻國家、我們的確愧對老天的恩賜、愧對未來子孫...

以目前狀況看來,顯然是不樂觀的。今年初,阿瑪高斯號貨輪在墾丁擱淺漏油事件,突顯了我們徒具海洋國家的美名,卻少了海洋國家處理海洋事務的能量與機制。海洋學者專家在此事件中曾被要求對油料污染狀況做出生態影響評估,專家們撒手無策,因為該地原有的海洋生態資料竟然是貧乏到無以比對的地步。我們能掌握的海岸資料如此闕如,我們對海洋的了解確是更為形同陌路吧。

一個對海洋認知如此匱乏的國家,將何以期待能夠對海洋資源做出合理的規劃及運用...

海洋文藝創作的使命

如何挽回我們的海洋,如何在發展的時機來臨前做好我們的準備,這是我們當今必須面對的問題。

除了加緊對海洋環境、生態的研究調查、及有關海洋整體政策的研究及擬定…功課以外...社會大眾對海洋的認知及態度,是決定我們是否能夠成為名符其實海洋國家的關鍵...

如何喚起大眾血液裡的海洋因子?如何喚起民眾將關懷鄉土的視野延伸出海?

海洋文學或海洋藝術創作,或許提供了嚴肅課題外的另一扇窗口...

珍古德博士講過一句名言--唯有接觸才得以認識,唯有認識才能有所關懷。創作者透過作品引領大眾對海洋感到興趣、並願意親近海洋--作品是一座橋樑,讓大眾走過這座橋樑,看見我們的海洋...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