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厝2.0啟動 高市府:永續綠建築要更人性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高雄厝2.0啟動 高市府:永續綠建築要更人性化

2015年09月26日
本報2015年9月26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高雄市政府自2012年開始推動「高雄厝計畫」,是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和產業轉型議題,針對高雄多元族群、多樣的地理環境和城鄉文化特質,結合綠建築技術所打造的高雄特色建築風貌。

為推廣高雄厝計畫,高市府透過政策手段,制定了高雄厝設計準則、指標、認證機制並媒合工作,每年舉辦的高雄厝綠建築大獎和創意設計競賽,讓更多高雄特色建築誕生和重生,高雄市工務局在25日高雄厝宜居綠建築國際論壇中,宣佈啟動高雄厝2.0進階行動。

高雄市政府與屏東縣政府及嘉義市政府共同簽署區域治理宣言,提出一致的永續環境標的。攝影:李育琴

高雄市政府與屏東縣政府及嘉義市政府共同簽署區域治理宣言,提出一致的永續環境標的。攝影:李育琴

「一個好的建築不只要安全,更要健康;不只要漂亮,還要智慧、人性,」高雄市副市長吳宏謀在開幕致詞表示,在氣候變遷的時代,政府開始反省人所居住的建築與環境間的關係。

對於新的建築,以產品生命週期的方式思考,從設計規劃、材料運用和工法,到回收,都不該增加地球的負擔,因此在未來追求節能減碳下,智慧節能建築是世界的趨勢。

高雄厝也追求另一種目標,就是建立高雄特色的建築,建築設計者希望自己的建築能永久保存,百年後仍讓人珍惜,因此創新、人文和故事性是不可缺少的。

吳宏謀說,高雄厝計畫每年辦理大獎評比和創意設計競賽,就是鼓勵建築設計者以百年建築的目標,為高雄設計具代表性的建築,他鼓勵專業建築設計者的投入,讓高雄這座城市持續進步。

因應氣候變遷、營建產業轉型  推動高雄厝計畫

高雄厝有何特殊之處?在綠建築標章之外,有哪些獨有的建築設計規範,讓建築節能減碳又有在地特色?

工務局總工程司黃志明表示,高雄厝歷經四年走到2.0階段,是奠基於1.0計畫的提出。

2011年高雄厝政策計畫啟動時,使用了多種政策工具和創新法令,包括設置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高雄厝建築認證標章、設立永續綠建築經營基金、成立綠建築技術審議委員會,還有提供興建及研究發展的補助等,為的是在氣候變遷下,鼓勵建築產業的提升,同時形塑新的城市建築景觀。

高雄為何要有自己的建築設計準則?黃志明解釋,建築師在受教育階段都知道,建築應該因地制宜,但是台灣的營建法令規定是不管你在哪裡蓋房子,陽台深度就是只能2公尺深,缺乏針對不同地理和氣候環境的變通。

高雄位處熱帶,氣候條件和台北不同,因此在面對氣候變遷上,建築硬體要如何因應高溫和低碳的挑戰,必須透過法定的要求,提出誘因讓業者願意改善。

因此,新的法令和獎勵回饋辦法提出,讓高雄建築有了許多創新的作法,這些新的設計規範在高雄厝學的研究和國際技術的支援下,促使一棟棟高雄厝誕生,也帶動永續建築產業的提升。

解放屋頂,法令提供屋頂綠化、光電和儲水設施獎勵辦法。圖片提供:高雄市工務局

解放屋頂,法令提供屋頂綠化、光電和儲水設施獎勵辦法。圖片提供:高雄市工務局。

解放屋頂與垂直森林

在屋頂上,訂定新的〈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辦法〉,讓高度4.5公尺以下、面積在建築50%內的太陽光電屋頂,免記高度和面積,鼓勵民眾將鐵皮屋頂換成太陽光電板,民眾也可善用屋頂下方空間,符合民眾建築使用需求。

此外,增加屋頂的綠化面積,透過法令修改,讓建商設置屋頂花園為建築隔熱,過去擔心漏水的疑慮,在今天的建築技術早已能夠克服,並在屋頂結合雨水儲集裝置。

黃志明說,四年來屋頂的綠化面積已達21座足球場的大小,而太陽光電板裝置容量超過10座世運主場館,相當10百萬瓦裝置容量,雨水儲集量相當96座標準游泳池。

高雄厝2.0的推行,將配合市府百座世運光電計畫目標,要在4年達成150個世運光電量的設置。希望透過屋頂的政策解放,善加利用高雄的強烈日照發展再生能源,並美化城市景觀,逐漸取代違建鐵皮屋及水泥屋頂的紊亂景象。

高雄市總圖書館今年獲高雄厝綠建築大獎。屋頂綠化花園和深陽台是其特色。攝影:李育琴

高雄市總圖書館今年獲高雄厝綠建築大獎。屋頂綠化花園和深陽台是其特色。攝影:李育琴。

位處熱帶的高雄,所在的區位和緯度,陽光照射是建築耗能主要的原因,黃志明說,經由高雄厝學的研究和實測,建築的三個面需要3公尺以上的深遮陽,才能有效降低建築物外的熱負荷。

因此,透過給予業者獎勵,可建造3公尺深的陽台,並以法令要求增加更多的立體綠化,如此效法米蘭「垂直森林」建築,用綠化創造新的城市景觀。

此外還提供民眾建造綠能設施車庫,用立體綠化、太陽光電和雨水貯集等的構造物建造,就可以免計容積,既能解決長期車庫違建的問題,也兼顧環境保護,讓市民的小基地來分攤水患防災的責任。

政策法令促使營建產業轉型  改變城市景觀

在過程中,高雄市政府花了許多時間與中央部會就法規的訂定有許多的權衡和溝通,不過黃志明認為,政府部門有公權力和制定法令的能力,一步步思考高雄的建築風貌應該是什麼模樣。而且在產業轉型的需求下,透過法定需求的規範,讓業界跟上來,使得這些跨領域的專業技能都能透過高雄厝的發展,創造綠營建的商機,讓城市經濟向綠色轉型。

高雄厝2.0計畫啟動,除了創新之外,關注人的層次,面對高齡化社會到來,也強化建築的人本科技、智慧生活,更要有全齡化的通用環境,在財務上也建立永續自主的財務計畫。

為了讓南台灣有相似氣候環境的各地方政府,有合作平台和溝通機制,高雄今年與屏東縣政府和嘉義市政府串連,簽署在地與跨域行動區域治理宣言,透過平台建立,希望達到研擬綠建築執行法令政策、推動再生新能源、及活化區域治水與防災策略等三個目標,展現共同追求永續環境的決心。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