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午餐的白飯添加了「鮮保利」這種可以防腐,但家中煮飯絕對不會用的調味劑,這有食品安全的問題嗎?要怪業者沒良心還是要怪政府沒管好呢?
其實終究要怪的就是我們自己,因為是我們把食物的自主權給拋棄的。
當大家逐漸地把食物的準備交給以營利為目標的企業,企業就會聯合政府來設計合法又能節省成本的製造流程。企業為了大量生產出品質一致,又容易保鮮的食品,非得使用各種添加劑不可,這包括抗氧化劑、乳化劑、漂白劑、防腐劑、增味劑等。為了避免出現後遺症,因此政府要求添加劑的製造商提出試驗數據來說明,在怎樣的濃度以內是安全的,只要業者遵照政府的規定,萬一真的出現問題,罪也不及企業身上。
於是我們逐漸習慣這樣的便利生活,到超市、速食店就可以買到可能是昨天就做好,但沒有腐敗掉的,吃起來還算很可口、預期中口味的餐點。這比在家中自己料理的還要快還要便宜,而且沒有惱人的前處理以及麻煩的倒廚餘。同樣的,學童的午餐早已由家長以及校附近廚師的手上轉給企業型態的業者。簡化的效率與短暫的便宜成為飲食文化的重點,人們吃什麼就由廠商來決定。
然而政府的管理有其盲點。二丁基羥基甲苯這種抗氧化劑可延長保存年限,美國認為一般認定無害,我國也可以使用,但日本、澳洲、瑞典、羅馬尼亞卻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劑。同樣的丁基羥基甲氧苯也經常在加工食品出現,但美國國家衛生院基於動物試驗驗,卻認為對人類可能會致癌,雖然聯邦政府說可用,但加州已列為致癌物。
高果糖糖漿世界國國都是為合法的食物材料,但醫生都說,此物傷肝,少吃為妙。最新的研究也指出,用高果糖糖漿取代蔗糖,會提高老鼠致死率,降低其生育率。食品科技學者都告訴我們合法的添加劑無害,但誰能證明近代文明病與加工食品無關?
在台灣,我們不但喪失了食物的自主權,糧食生產的自主權也老早給丟掉了。近代的自由貿易強迫我們把農業的多功能性簡化而剩下糧食的價格,用糧食的價格來決定農人可以生產什麼,必然導致鄉村產業的沒落以及農村的凋零,相對的城市擠滿了人口,進一步催化了難以自拔的現代生活。
政府與人民對於30%的糧食自給率基本上是無感的,因為進口糧食更便宜。世界糧價在2008年高漲,遭殃的是比較貧窮的糧食進口國。然而所謂貧窮只是相對的,什麼時候要斷糧那可很難講,這也是為什麼英國糧食自給率才降到70%就很緊張的原因。
聯合國前任的糧食權利特別報告員Olivier De Schutter教授今年7月在Foreign Policy發表一篇文章,Don't Let Food Be the Problem,其副標很有意思:糧食過度生產,地球反而挨餓(Producing too much food is what starves the planet)。
De Schutter的文章就在強調糧食自主權的重要性,與2013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專書所提的觀點相當契合。該專書指出,能否確保糧食充足是錯綜複雜的問題,其解決之道乃是由目前的工業化農法與全球化糧食體系的「典範」轉移到生態有機農法、小農、與地產地消的在地糧食體系。
是的,在近代的政經社會體制下,不論是消費者的飲食自主權或者是國家級的糧食自主權,都已牢牢地被綁架,要想掙脫,非得來一次大革命不可。幸好,全球近年來各地已經展開了食農草根革命,雖然還是方興未艾,我們卻可寄以厚望,那就是年輕一代的覺醒。
去年我們既然已經歷的太陽花運動政治上的典範轉移,沒有理由不相信在生活上,年輕的一代不會有有類似的大轉變。畢竟,科學革命的案例告訴我們,唯有年輕人才能拋棄舊的包袱。走向新的時代。
只是,希望這樣的轉變不要來得太慢,UNCTAD那本書的封面寫得很清楚:覺醒吧!就要來不及了(Wake Up Before It Is Too Late)。
※ 本文轉載自 郭華仁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