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埋馬頭山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掩埋馬頭山

2015年10月19日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高雄旗山有著知名的歷史老街和豐富的優質農產,開創繁榮的地方經濟,被喻為高雄後花園。目前卻因為一件廢棄物掩埋場開發案,讓居民憂心忡忡。因為民間業者在馬頭山下不斷購地,並向高雄市府申請興建面積達30公頃的乙級廢棄物掩埋場,要以固態方式封存掩埋事業廢棄物。

陳情抗議。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來到馬頭山下,黃松宏指著地圖,表示廢棄物將掩埋到山谷裡,但是掩埋場距離旗山老街不到四公里,居民擔心會對旗山環境造成巨大衝擊。

居民開會。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其實廢棄物掩埋場設置,已經計畫多年,申請開發的富駿公司,在今年啟動環評程序,並曾召開說明會,但因遭到居民抗議而取消,不過計畫仍然持續推動。

黃松宏和妻子高淑慧,為了追求好的生活環境,定居在馬頭山附近社區。他們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將家園周遭打造成森林綠地。現在距離家園不到一公里,卻要興建掩埋場,讓辛苦建立的生活願景,出現污染隱憂。

農民石文吉的家族代代務農,在他接手農地後,開始種植高經濟作物,並透過輪作方式,改善農業經濟。馬頭山這一帶土地肥沃,還有湧泉地下水提供灌溉,優良的環境,收成都不錯,但是掩埋場就要興建在田邊,讓他非常擔心污染問題。

家園的危機、居民的憂慮,讓高淑慧決定挺身而出,結合地方鄉親,組成反掩埋場自救會,要保護故鄉。自救會成員分工,進行地區調查,請教專家與耆老,分析掩埋場可能造成的危害。

二仁溪。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二仁溪下游,過去遭到嚴重污染,曾被喻為死亡之河,經過政府投入數十億經費整治,加上茄萣舢筏協會與台灣濕地聯盟等團體的生物棲地維護,漸漸恢復生態樣貌,形成河口溼地的生態樂園。搶救二仁溪下游的生態環境,耗費高額經費和許多人力,現今卻要在上游設置掩埋場,二仁溪可能再度遭到破壞。

面對掩埋場開發問題,自救會提出許多質疑,希望市府能夠回答,並且說明政策方向,卻一直未有答案。

這一天,上千位旗山居民前往高雄市政府抗議,他們演出短劇,要求市長陳菊出面接受陳情,並向大眾說明。

自救會提出反對聯署書,要求交給市長,高雄市副市長陳金德出面接受,雙方發生爭執。陳金德表示,市府立場就是依法行政。來自旗山的青年與學童,現場以歌聲、朗讀,發表反掩埋場的心聲。

高雄市政府抗議。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市府抗爭之後,開發業者找來工人,以土地畫界為由,將自救會常聚集開會的廟口,興建鐵籬圍困,讓居民無法進出。不過業者圈地封路,卻無法封住居民守護家園的意志。

跟著居民進入一處隱密的荒廢掩埋場,他表示,如此強烈反對掩埋場,有著歷史原因,因為早期曾經被偷倒過廢棄物。有害廢棄物的污染,造成生態與生活的危害,引發地方居民大抗爭,後來業者逃避,留下無法解決的污染土地。

過去的教訓和現今的污染知識,讓旗山居民強烈反對設立掩埋場,並獲得各界支持,形成更大的聯盟。而在旗山,不只馬頭山可能建立乙級廢棄物掩埋場,直線相距十公里的龍崎區,還有另一個甲級廢棄物處理中心,台南、高雄的美麗山區,一一成了掩埋世界,讓居民憂慮生活環境和被破壞的發展願景。

馬頭山。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