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單眼愛上複眼》 天濛濛,雨虻虻──談攝影倫理 | 環境資訊中心
攝影賞析

《當單眼愛上複眼》 天濛濛,雨虻虻──談攝影倫理

2015年12月06日
作者:楊維晟

不說自明,奇幻的瞇瞇眼昆蟲影像肯定是人為所設計,不然怎會身處桃色危機呢?身為設計者的我承認,這影像絕非自然環境下所拍攝,故事卻是自然發生的。

迷幻的複眼好似綠寶石掉入桃紅色染缸,超現實的影像並非在戶外拍攝,故事卻是自然發生,牛虻原本就出現在玻璃上,我只是加上紅色背景紙。(桃園拉拉山)Nikon D300,60mm微距鏡頭,手動曝光,光圈f/22,快門1/125秒,ISO400,自製雙閃燈手持拍攝。攝影:楊維晟

彼時造訪拉拉山自然保護區,回程時遇到夏季山區常見的午後雷陣雨,我等一行人為了避雨躲進園區入口處的販賣部,狼狽的不只我們,尚有玻璃桌上一隻複眼極為美麗的虻(某種牛虻),牠一動也不動早我們一步霸佔玻璃桌,沒有雨淋也無受傷跡象,或許是驟降的氣溫讓牠活力全失,彩色的複眼散發不出任何光彩。

我們沒有移動牠,也沒打算換個自然背景(算是偽自然),牠出現玻璃桌上就是自然,拍攝過程中我們小心地避免傷害到牠,就算是隻蠅類也不例外。嘗試加上紅色背景紙後(玻璃桌映出背景色彩),迷幻的複眼好似綠寶石掉入桃紅色染缸,有點超現實況味,對比鮮明的顏色搭配讓我聯想到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還有她那一頭顏色怪異的頭髮。

雨停了,牛虻仍一動也不動,或許時日已不多,在生命的尾聲,我們沒有擺弄牠的軀體來迎合拍攝,給了牠最基本的尊重。但近年來攝影風氣盛行,連原本冷門的自然生態攝影都夯了起來,臉書或網路貼圖區不斷有佳作上傳,卻有少數攝影師為追求拍攝「成果」,忽視「過程」應遵守攝影倫理,新聞就曾披露攝影者以大頭針釘住麵包蟲誘集鳥類,造成鳥類誤食大頭針而死亡的憾事。

昆蟲攝影當然也隱藏諸多不合攝影倫理的「過程」,例如移動昆蟲的舉動過於粗魯,蟲兒可能因此受傷(盡量避免擅自移動昆蟲),更別提捕捉昆蟲帶離原棲息地的綁架行為,傷害的不只昆蟲,還造成棲息地的資產損失。另一個為人詬病的問題在於閃光燈,閃光燈雖然對昆蟲傷的害程度較低,仍應避免以閃光燈拍攝一隻昆蟲過久。相較之下,閃光燈對其他動物傷害較大,夜間出沒的蛙類雙眼尤其敏感,美麗又可愛的蛙類影像背後,往往建立在閃光燈的無情閃爍,拍攝過程是否合理值得討論與深思,這也是我甚少拍攝蛙類的原因之一。

昆蟲受大眾關注的程度遠低於鳥類、哺乳動物、兩棲類,儘管昆蟲有繁殖迅速、世代短、種類多、數量高的特性,尊重生命仍是昆蟲攝影的首要精神,昆蟲的美必須建立在真與善的基礎上,勿因惡小而為之。


《當單眼愛上複眼:看見最精美的大自然》書封。圖片來源:我們出版

當單眼愛上複眼:看見最精美的大自然》

作者: 楊維晟 
出版社:我們出版
出版日期:2015/07/22

ISBN:9789869125253

本書集作者15年昆蟲攝影經驗,從昆蟲的基礎生態,到微距攝影的各種心法──他從來都不是昂貴專屬器材的追尋者,反而是利用自製的雙閃燈,加上各種知識與技巧,攝得一張張更為自然、更具情感、也更有藝術性的昆蟲攝影作品──到拍照旅行的分享,字裡行間充滿對生態VS攝影的思考與反省。

金鼎獎作家楊維晟說,他真正想藉本書訴說的是,這些微小影像當中的巨大意涵。※ 本文擷取自《當單眼愛上複眼:看見最精美的大自然》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