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2日
本報2016年1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最新研究指出,過去半個世紀,乾旱和熱浪讓全球穀物平均減產10%,而且接下來幾十年這個效應將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已開發國家。
英國獨立報報導,氣候變遷將增加嚴重乾旱和熱浪的機會,現在《自然》期刊上一份針對全球穀物產量進行的研究首次發現,1980年代起,乾旱和熱浪導致小麥、玉米和水稻減產的程度比過去更嚴重。
更重要的是,研究結果駁斥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能幫作物「施肥」增加產量、效果大於乾旱和熱浪破壞作物收成這樣的說法。
此研究分析了177國16種作物的總產量,並比較1964年至2007年間約2,800次氣候災難的效果,發現乾旱和熱浪平均使全球穀物減產9%至10%。此外,1980年代中期後,乾旱平均造成穀物減產13.7%,而1980年代中期前僅6.7%。不過分析也指出,乾旱過後,穀物產量即快速恢復。
最出乎意料的發現之一是,北美、歐洲和澳洲等農業技術進步的地區,受乾旱和熱浪影響的程度大於開發中國家,平均減產幅度高達20%。科學家認為可能是農業規模和栽種與收成的農法不同的關係。
「舉例來說,整個北美穀倉的栽種的穀物和農法都很統一,一旦乾旱來襲就是全面性的破壞。相對的,開發中國家的作物和農法多元。乾旱發生時有些受影響,有些則無。」研究主要作者、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學者Corey Lesk說。
富裕國家農民很少直接依賴收成為糧食來源,而且災難發生時常有作物保險的保障。「因此對他們而言,最佳的策略是最大化產量而不是最小化氣候相關的產量風險。」Lesk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