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體驗傳統生活 「部落召集」歡迎生態旅人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出國體驗傳統生活 「部落召集」歡迎生態旅人

【旅遊新法】系列報導(三)

2016年03月01日
本報2016年3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范震華編譯;賴慧玲審校

※編按:自助、跟團,旅遊還能怎麼玩?或許你可以試試「責任旅遊」!打破對旅遊的刻板認知,選擇人與環境雙贏的觀光方案,重點是不會犧牲享樂,何樂不為呢?不管你是否已經排好出遊計畫,就讓【旅遊新法】系列報導替你找到下一次的旅遊新玩法。

也許在建築工地裡消磨假期時光對你來說很煞風景,但就是有人喜歡!義大利中部翁布里亞地區(Umbria)一處山丘上 ,有一座建於15世紀、名叫蒙內斯特沃勒 (Monestevole) 的小村莊。1990年代中期新地主買下重建、修繕之後,開始推廣翁布里亞傳統農村小旅行。

2013年該社區與社會企業「部落召集」(Tribewanted)合作,以永續旅遊生態村的新面貌重新開張,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體驗永續生態社區的慢活樂趣。

部落召集在蒙內斯特沃勒打造的生態村一景。(圖片來源:Tribewanted Monestevole臉書)

部落召集在蒙內斯特沃勒打造的生態村一景。圖片來源:Tribewanted Monestevole臉書

在那裡,旅人呼吸著由橡樹苗溫潤渲染過的空氣,享受親手打造工具室、乳牛棚的樂趣。工作後,用沾滿泥巴的手捧著大杯白酒,和工作夥伴們一邊啜飲,一邊浸淫在山城溫暖的春光裡。偶爾還有好奇的小狗和馬兒受歡笑聲吸引探頭過來。至於工作進度,酒酣耳熱之後似乎也沒人在意了。

部落召集:打造自己的旅遊地

部落召集發跡於網路,由一群關心再生能源、永續農業、生態建築等同好組成的社會企業。從一開始缺乏資金、舉步維艱的窘境,部落召集已發展成線上會員制,透過會員的幫助,一步步實現國際生態村計畫。

目前,線上「部落成員」每個月繳交10英鎊會費,即可享有到訪生態村的優惠價,同時,成員們也擁有生態村營運的發言權,可以共同決定資金要投資在哪些地方。

2006年部落召集創立,相當於在旅遊界投下一枚革命震撼彈,當時吸引了大批媒體爭相採訪。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更以部落召集的第一個計畫為題,採訪全球各地「部落成員」飛到斐濟佛洛佛洛島(Vorovoro)攜手打造生態村的過程,最後製成「天堂的誕生或毀滅(Paradise or Bust)」五集紀實節目,影發熱烈迴響。

繼斐濟之後,部落召集陸續將觸角伸入非洲獅子山共和國、義大利翁布里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較於其他地點,在翁布里亞地區的蒙內斯特沃勒的聯外交通較為方便,雖然少了點冒險風味,但對當地的社會衝擊也比較不明顯。

「我們希望嘗試在已開發的地方發展生態村計畫。」部落召集的共同發起人肯尼(Ben Keene)說明,「不管在何地,我們的初衷都是想要透過更聰明地利用能源、水資源和廢棄物,摸索出結合文化遺產和永續發展的觀光模式。」

在獅子山共和國,部落召集與加州泥土藝術與建築協會(Cal-Earth)合作打造友善環境建築。(圖片來源:Liz Cantu Davenport)

在獅子山共和國,部落召集與加州泥土藝術與建築協會(Cal-Earth)合作打造友善環境建築。圖片來源:Liz Cantu Davenport。CC BY 2.0。

體驗當地,與自然共處

在蒙內斯特沃勒,部落召集安排遊客住進山邊一間被迷迭香環繞的美麗石砌屋,該棟建築曾經是城堡的瞭望塔,生活也傳承自好幾個世紀以前的韻律:一早起來幫忙擠牛奶,照顧豬隻,烘焙手工麵包,收成橄欖,釀酒。午餐和晚餐時間,辛勤上工的人們紛紛放下手邊的勞動,回到小屋,圍聚在巨大的木桌上享用美好的食物。

肯尼強調,住在這裡並不是打工換宿或志願服務,旅人沒有幫忙家務、農事的義務,只在想要工作時加入即可,不需要感到壓力。況且,也要等有好天氣的時候才有農事要忙。

作為2013年第一批「體驗」蒙內斯特沃勒的成員,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賽娜(Emine Saner)表示,雖然這裡並非完美,因為對素食者來說,因為餐餐都有醃肉或加有豬油的料理。不過這裡的一切都處在試驗和變動之中,可以依各種需求和狀況彈性調整。最重要的是,生活在這裡最動人之處,是體驗當地與自然和諧共處、不受網路和手機訊號打擾的生活。

這其實是一種有趣的翻轉,部落召集依靠現代化網路社群媒體來吸引客群、進行群眾募資,但提供的卻是一個手機和網路訊號都很微弱的生活體驗。這裡有的,是工作後刮去沾黏雙手的泥巴,和夥伴在暮色之中踏著橄欖林道回家用餐,一種單純而充實的快樂。(看系列報導

 

作者

賴慧玲

環境圈的雜食動物,練習當好一名研究者、記者和翻譯。

范震華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畢業,持續以文字力量參與環境保育議題。文稿與照片曾發表於國家公園季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路版、破報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