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老社區長出新建案 山坡地開發新手法?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新店老社區長出新建案 山坡地開發新手法?

2016年03月14日
作者: 渺渺(新北市新店區居民)

新北市新店區的老丙建社區「台北小城」最美的地方就是小城的綠色隧道。從公車總站走上去,左側是天然的低海拔樹林;右側是40年前開發整地後種的樹林,也是建商要開發的位置。

「台北小城」社區最大的綠地,而右側圍籬內的次生樹林即將消失。攝影:渺渺。

這片次生樹林經過40年的生長,緊緊的捉住土地顧土保水,同時也是許多小動物生存的棲地。居民曾在這裡觀察到好多種鳥類,如:台灣藍鵲(台灣國鳥);黑冠麻鷺(列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等。

在這裡住了3,40年的老鄰居,面對可能被開發的綠地,感到很不捨。每天在這邊走走散散步,40年來這片次生樹林的價值早已不是金錢可以衡量。40年的老樹,怎麼能說砍就砍?

對於建商的開發動作,小城居民感到訝異與難解。這片兼具水保與生態功能的綠地,怎麼會輕易就允許開發?

2月19日「台北小城」居民一一向農委會、環保署、監察院、營建署陳情,「要水土保持!不要國賠!台北小城要求建商撤照」,盼政府單位重視台灣山坡地保育及水土保持及老丙建法規漏洞,勿讓老丙建再生。

「台北小城」住戶向政府單位陳情,表達反對山坡地過度開發的立場。攝影:渺渺。

這件開發有太多問題,居民不禁要問: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與滯洪緩衝帶的公設綠地為何能取得執照?建照共0.9828公頃,是否規避環境影響評估?建照之核發是否有行政上違法?從區域計畫轉換成都市計畫時土地使用分區類別之劃設是否合理?

給土地一個喘息的機會

再談總量管制、環境承載力。儘管知道總量管制以及環境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的重要性,但又如何落實呢?地主自由使用的權利,若被限制了又該如何補償。

現行的《區域計畫法》讓人詬病的是透過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可以將非都市用地(例如農地、林地)變成都市用地,或是將農業區變成工業區。過度開發的情形仍在各地方上演。總量管制與環境承載力之考量形同口號。

考量山坡地的承載力,應該只做低密度發展。納入都市計畫之山坡地,是否有適當的考量地形地質,才設定使用分區呢? 好山好水的新店山區,全台灣水質最好的的翡翠水庫也座落在此。觀其空照圖,不免讓人擔心,一旦遭遇地震,或逐年增強的颱風暴雨,這些山區裡的住宅社區是否安全呢?

台灣人口出生率下降,為何房子卻越蓋越多? 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開發嗎? 只要開發了經濟就發展了嗎? 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就會變好了嗎?

一個公司都需適才所用,當我們索取自然的資源,是不是也應該尊重原本有的自然環境,盡可能的降低對當地生態影響的開發,綠建築、永續社區、低碳能源等,都是現今備受矚目的議題,或許在好山好水的新店,可以做為領頭羊,維持過去擁有美好自然環境,同時也提升交通便利、生活機能等基礎建設。而非利益交錯下,不符自然環境與總量管制的開發。

看見台灣山坡地傷口

在「看見台灣」的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人們以所謂近代先進技術,肆意的向土地掠奪,榨取任何可取得的利益。山坡地種滿了高樓,而不是樹木,如吳念真在《看見台灣》片中所說「我們在意的是它每一坪的價錢,而不是明天它是否安全」。

而如今氣候變遷已是進行式,許多的氣候異常呈現,降雨量密集;頻繁的地震;2016年連北台灣的平地都下雪了。一般民眾都能感受到氣候變遷正在發生。連氣候變遷專家都不能100%肯定的告訴大眾未來是哪一種氣候情境,何以這些專業的先進的建築工法能保證,在陡峻坡地種上一棟棟的大樓是安全的?

或許當我們面對自然環境多一分謙卑與尊重,不是任意地掠奪,來證明人定勝天,感恩自然給予的一切生存的基礎資源,面對的將是不一樣的未來,安定安全,不用擔心災害可能就在家園附近,像是賭運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