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國的單車路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天龍國的單車路

2016年04月04日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陳忠峰

塞車、塞車還是塞車...近年來大台北地區的汽車數量持續成長。據統計,台北市的汽車密度,每平方公里高達2938輛,遠高於新加坡與香港。市政府計畫在主要幹道上劃設自行車道,究竟自行車該怎麼走?城市交通又該如何找解藥?

城市交通該如何找解藥。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Anson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去年底他決定自己創業,靠的是兩條腿跟一輛單車。Anson的構想很快吸引熱愛騎單車的年輕人加入。這個由年輕騎士組成的快遞軍團,採用專件配送,標榜比傳統快遞更迅速,一小時內取件,兩小時內送達,希望藉由單車物流,滾動出城市的另一種風景。

十年前,電影練習曲引發一波單車熱潮,單車環島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成年禮,或中年人挑戰自我的一種方式,這幾年串連全島的自行車道逐漸完成,包括環島一號線及許多通往觀光景點的支線。城市也開始建置公共單車租賃系統,單車不只是一種運動工具,也是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一部分。

單車也是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一部分。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台北市從2012年正式啟用YouBike至今,已經有225個站點、7200多輛車,每輛YouBike每天週轉率最高達十次,許多市民的生活習慣,也因而改變。

單車也是探索城市的一種工具,台北社大環境課程講師陳建志,在台北中正、北投區等社區大學開了一門課,就是用單車來認識環境。他帶著學員穿梭大街小巷,重新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略或視而不見的風景。

單車走讀這堂課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替城市自行車環境做體檢。開車或騎摩托車的人其實很難體會,城市道路對單車族有多少隱藏的危險跟障礙。路面的高低落差、大小坑洞、水溝蓋,還有標示不清等問題,透過單車偵探的勘查,向政府提出具體改善建議。

台北市政府計畫在2018年底,將YouBike站擴展到400個,是現在的兩倍。為了鼓勵更多人騎單車上路,市政府選擇在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優先設置自行車道,但是為什麼要設在大馬路上?台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表示,這幾條主要道路也是重點的捷運路線,希望以YouBike站銜接捷運站,做為捷運接駁的一環。

主要道路將優先設置自行車道。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三橫三縱自行車道中,包括南京東路、仁愛路、信義路是在既有人行道上劃標線,不影響原本汽機車用路,另外復興南北路、新生南路、松江路等,有的取消路邊停車格,有的則是單向或雙向縮減一個車道。今年一月台北市區嚴重塞車,雖然市府分析塞車原因是天候不佳,又遇到過年採買導致車流量增加30%,但正在施工中的自行車道讓塞車程度惡化,引發民怨。該不該在主要道路上設置自行車道,也引發爭議。

部分汽車駕駛對自行車道不以為然,那麼單車族又怎麼看三橫三縱?2月26日傍晚,一群以單車做為通勤工具的市民,發起單車臨界量運動。將近一百人不畏濕冷天氣集體上路,想體驗剛完工的單車道,究竟好不好走?

單車臨界量運動。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要鼓勵民眾騎單車,除了自行車道,還需要更多配套措施。在國外,有些城市為了鼓勵單車通勤,政府會提供獎勵或各種誘因。比如地方政府或公司提供單車通勤津貼,設計安全的停車空間或提供淋浴更衣設施等。

推廣自行車不只是蓋硬體設施,也需要尊重行人與自行車的用路權。陳建志認為,自行車文化的教育,可以從國中小就開始著手。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指出,自行車道是大眾運輸的一環。台北市耗資7500億建立捷運系統,每年補貼大客車也高達30億,下個階段可能要思考,如何提升軟體,讓自行車與行人得到尊重。希望未來不僅台北市能成為單車友善城市,新北市也能逐步推進,讓單車在雙北的綠色運輸系統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台北市舉行世界自行車大會。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二月底,台北市舉行世界自行車大會,一場單車嘉年華活動,上千民眾騎著單車在高架道路上乘風而行。平常只有汽車能行駛的新生高架橋,突然成了一條超大型自行車道,連三四歲的小孩,也一口氣從市政府騎到圓山。

曾有人做過比較,一輛汽車在馬路上占據的面積,相當於機車的7.5倍、自行車的12.5倍。從長遠來看,發展綠色交通,讓單車成為大眾運輸的一環,是條必走的道路。然而改變並不是一蹴可及,逐步改善硬體、營造互相尊重的環境,才能讓單車在城市裡更方便、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