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辯論運作20年 法國重大建設由公民決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公共辯論運作20年 法國重大建設由公民決策

2016年05月24日
本報2016年5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必須接受在上游花費一些時間辯論,之後才會更順利,而不是之前省略這些時間,之後卻讓計畫遙遙無期。」為了對重大爭議案件做出決策而有的聽證會機制,在現況下,台灣的聽證會往往淪為各說各話的公聽會,然而在法國,藉著「公共辯論」會議,在重大建設計畫中,有1/3的計畫因此被放棄或重寫、1/3得到改善。

法國國家公共辯論委員會副主席Jacques Archimbaud(中者)受環境法律人協會之邀,在台大法學院分享法國如何舉行聽證的經驗。攝影:賴品瑀。

23日下午法國國家公共辯論委員會副主席Jacques Archimbaud受環境法律人協會之邀,在台大法學院分享法國如何舉行聽證的經驗。台大法律學院公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文貞更透露,Jacques Archimbaud將拜會新任內政部長葉俊榮,也許將帶動台灣重大議題中公民參與的進步。

新任環署副署長詹順貴也到場參與,表示雖然環署的資訊公開部分,目前已在各部會名列前茅,但卻沒有因此帶來更優質的公民參與,他將會試著在環評過程中,挑出部分議題試辦公民辯論,讓資料得到完整的呈現,讓各界能有更多、更深度、有聚焦的對話。「政府的效率是看計畫進行的是否順遂,而不是拍板定案的速度。」詹順貴強調。

法國國立公共辯論委員會(CNDP)在1995年成立,並在2002年經立法成為獨立機關。CNDP從透過資訊公開、設計各種公共諮詢辯論會議,來落實公民參與,進行決策與創新。講者Jacques Archimbaud,早期曾擔任法國區域及環境規劃部部長顧問,參與起草《基層民主法》等法案,2013年3月開始擔任CNDP副主席,包括法國橄欖球聯盟於法蘭西島省里奧朗吉市興建大球場計畫、法國北部加來海峽省興建大里爾區域快鐵計畫的辯論,皆由他主持。

「辯論,是為了做出更好的決策。」 法國一樣面對各種議題越來越複雜,且影響層面廣泛的狀況,像是基改、核能、生科等科學技術都具高度爭議,民眾同樣對公部門與私人財團有強烈的信心危機,也認知道某些決策影響深遠,應該顧及未來世代,因此公民要求在決策的過程中,應有資訊公開、尊重多元,不再只是學者有話語權,公民也要能參與決策過程、要能得到多元的專業諮詢,且在各領域的專長都應得到尊重與認可。Jacques Archimbaud如此描述法國的現況,為了做到公民參與,法國以公共辯論來因應。

各級政府依據其執掌權限來辦理相關公共辯論。例如一級地方行政區(大區):負責交通、中學、經濟發展等,二級地方行政區(省)則辦理社福團結政策、嬰幼兒照養等,縣市城鎮負責當地住宅政策等。而且根據議題,將採不同公共辯論的程序。

公共辯論先於主題性協商諮詢、公部門調查、核發建築或營運執照。Jacques Archimbaud表示,法國近20年來的重大建設皆有經過公共辯論,且公共辯論在計畫的流程中處在非常上游的位置,可以決定一個計畫有沒有必要做。

Jacques Archimbaud所負責的國家公共辯論委員會,主要負責大型公共建設的全國性公共辯論,包括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天然氣運輸管、高壓電塔、水庫與人工運河、廢棄物、核電、風墊、運動場、商業設施等,不管是大型公共建設,甚至私有建設,只要可能對國土規劃或環境,便要舉辦全國性公共辯論。但國防、工業、都市規劃與既有設施是否拆除,則不在辯論範圍內。

法國公共辯論委員會由議員、產業代表、司法界、民間等領域組成,在公共辯論當中的角色為一個資訊公開與行政參與的平台,負責補充完善計畫,與讓決策的流程合於民主化、正當化。包括通知居民、籌劃辯論、協助多元公民參與和民意表達、統整統計意見與論點、建議彙整。除了要在辯論過程中確認各方資訊的品質與正確性,更將對計畫進行後續追蹤,確保有依照辯論結論執行。

Jacques Archimbaud強調,公開透明、理性辯論、公平對待是公共辯論的精神,委員會嚴守中立立場,更要確保所有資訊與研究調查有提供給民眾、所有參與辯論者必須理性提出論點、所有可能受到影響者都可以參加辯論。

一般而言,這樣的公共辯論約得歷時一年左右,流程包括委員會成員的組成、相關資料收集、進行辯論、出版辯論紀錄、發佈計畫業主後續執行原則與必須遵守的條件,而其中的費用則由計畫業者來提供,約50到80萬歐元。

Jacques Archimbaud以大巴黎地區交通運輸計畫為例,這個計畫有17條交通運輸線、77個新車站、預算為200億歐元。當時原本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更有一個計畫版本,但在55場公開會議、1萬5千名民眾參與下,總共收集到了10萬個意見,最後將兩個計畫合而為一,成唯一個新計畫,而這個新計畫改變了路線與興建順序,例如將通過富人住所、商業區的路線移到平民的住宅區,且優先建設平行經民住宅區的路線,讓這個交通計畫更公平、更能縮貧富差距。

法國公共辯論進行20多年,累積了公民提出的150個辯論聲請案,其中80個有舉行公共辯論,40個進行協商諮詢,另外30個則因已有結論而沒有辦理辯論。合計舉行了1500場會議,有25萬人次曾經參與,最後這120個案子中,有1/3的計畫遭到放棄或重寫,1/3計畫得到改善,僅有1/3無變動,然這些不願依照公共辯論的意見進行調整的案子,有不少後來面臨無法完成的窘境。

例如有一個機場因為遭遇居民強烈反對,已經僵持了十年以上,也顯示當時在公共辯論中出現的意見的確有其道理。「必須接受在上游花費一些時間辯論,之後才會更順利,而不是之前省略這些時間,之後卻讓計畫遙遙無期。」Jacques Archimbaud表示,委員會時常向執政者如此提醒。

Jacques Archimbaud更表示,法國正在設法擴大公共辯論的領域,例如注意到個別規模不大但累計加乘後仍會有影響的小型計畫;也要從環境議題拓展到包括醫療健康、飲食等議題;也希望從硬體建設擴大到全國性的政策與計畫,例如近期嘗試的議題包括柴油汽車、會影響蜜蜂的除草劑,鄰近葡萄酒莊的農藥使用。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