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比德國更有發展再生能源的契機 (下)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比德國更有發展再生能源的契機 (下)

2001年03月06日
作者:賴芬蘭

已經被建好的高價核電廠必須運轉下去,否則電力業者花下去的錢無法回收,於是這些電被便宜的拋售到電力市場;由於電力過剩,在國家制定能源政策時,自然沒有立即的誘因來做大幅度的改變。直到紅綠政府執政,才痛下決心,無論如何要一步步的走向零核電,而逐步發展再生能源。

由於德國的電力民營,立即停止運轉,當然必須面臨到對業者19座核子反應爐的巨額賠償。歷經東西德統一的沉重負擔,德國政府已經債台高築,自然無力立即撥出款項來。而已經把核電廠造價及利息付清的電力業者,當然不肯讓坐收利益的反應爐停下來,否則要求巨額賠償。

德國人其實非常羨慕台灣的條件:因為台灣電力公司是屬國營,既無須理會電力業者獅子大開口的賠償問題,加上核四也不過才建了1/3,只要政府有決心就可以停止,困擾德國的廢核問題在台灣並不存在。

核四廠如果續建,要享受到該電廠的電力,也必須在四、五年以後,屆時台電早已民營化,等到那時候,政府要為非核家園所付出的成本才真是天文數字----而這些全都必須由全民來負擔。如此換來的電力,也不過佔總電量的約百分之六而已!為這百分之六的電力無論用省、用提昇效率、或用再生能源都極易滿足。我們真的看不出來為什麼非蓋核四廠不可!

德國雖然有這麼多廢核的困難,但是當政府推動十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的獎勵辦法後不久,來自於民間的需求就高達十倍,全世界有一半的太陽能板銷往德國。看到這個能源市場的趨勢,連原來的核電業者也開始去搶佔這塊再生能源的市場,像西門子公司就投資巨額在風力發電上;蜆排石油集團也看準能源的未來趨勢,預言40年內全世界有一半的電力是來自再生能源,而斥資興建太陽能中心。因應這個趨勢,許多人投身在這個行業中,除在製造業、工程師、設計師、推銷員、教職…..上創造無數個工作機會外,銀行、信託基金、金融股票市場也紛紛受惠。像一家民營的太陽能公司Phoenix,直譯過來稱鳳凰企業,一上市在短短六星期內就賣出了一百多萬股,每股12歐元。德國利用再生能源的技術上早已臻成熟,只恨這尾大不掉的核電,使需求無法更快速提昇,只好慢慢取代,而積極發展國外市場。

如果我們續建核四,錯失這個廢核的機會,那麼我們也將在發展再生能源上錯失良機。因為我們就會步入德國發展核能政策的後塵。反之,德國人羨慕的綠色能源的願景就可以在台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