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紅寶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森林中的紅寶

2006年07月21日
文字:王晴玲(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忠峰(公共電視記者)

南投魚池鄉的茶園,清早瀰漫在雲霧之中。台灣也有紅茶嗎?喝慣了進口紅茶以及習慣台灣綠茶的人,一定會對台灣紅茶充滿好奇。尋找資料後更令我嚮往的是,台灣在地生產的紅茶,有個美麗的名字「森林紅茶」,了解他們的故事,深入紅茶的故鄉,我們來到了南投魚池。

清晨,南投魚池鄉從一片雲霧裊裊中醒來。高高的檳榔樹瀰漫著未散的霧氣,而晨光中的茶園,閃耀金色光芒,彷彿在訴說,魚池紅茶輝煌的過去。

魚池鄉的紅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7年,但真正大規模發展則是在1926年,當時統治台灣的日本選擇了細雨霏霏、霧氣繚繞的日月潭貓瀾山,引進印度的阿薩姆紅茶種植。當年包含埔里、魚池一帶的魚埔茶區,種植紅茶面積高達1700公頃。但是好景不常,60年代後因為成本高漲,台灣的紅茶無法與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競爭,茶農在生計的現實考量下,轉而種植一大片一大片的檳榔樹,在南投的山區快速擴張勢力,台灣紅茶曾有的歷史,慢慢被遺忘。直到1999年的921地震後,南投受災嚴重百廢待舉,魚池鄉大雁村仙楂腳的村民,同樣也面臨失業的困境,68歲的葉班長,為了讓年老的村民有事情做,把腦筋動到了荒廢已久的紅茶身上。葉班長在為社區盡份心力的想法下,將自己的檳榔園改回紅茶園。

陽光下的紅茶閃耀著動人的金色光芒。 1926年南投魚池就開始有大面積的紅茶種植。

葉班長將檳榔園改成茶園,投入有機紅茶的行列。一股傻勁與對紅茶的感情,支持著葉班長走他的紅茶路,但是低價競爭的紅茶已經行不通,在與茶葉改良場的人討論後,葉班長決定高品質有機生產的手採紅茶才有市場。一年兩年三年的時間過去,有機栽培的紅茶,愈來愈鮮綠,品質也大大提升。經過葉班長以及眾人的努力,台茶18號不僅是魚池特有的香醇紅茶,更是蘊含對在地社區濃厚關懷的茶。也因為紅茶的種植,讓大雁村仙渣腳這個傳統小社區,開始有了社區營造的觀念。

故事還沒有結束,因為這樣一群有傻勁的人,延續了台灣紅茶的故事,喝一口魚池的「森林紅茶」,不僅飲到了台灣紅茶的獨特韻味,更體驗到大雁村民在地的濃厚感情。而他們的努力,需要更多人的肯定與支持,讓台灣的紅茶產業走向精緻化,讓紅茶的故事,繼續在台灣飄香!

赤芽山茶是台灣紅茶的原生種。 社區媽媽們投入採茶的行列。

採訪側記

葉班長夫婦持續的走著紅茶之路,無怨無悔。葉班長和葉大嫂是熱情的種茶人,從他們身上我看到對土地的感情與對社區的投入。921大地震後,他們為了讓失業已久的社區媽媽們有份工作有個寄託,決定重新投入紅茶經營。在銷路還沒打開的情況下,前兩年可以說是慘澹經營,往往紅茶要賣到哪還沒有著落,就得發出好幾萬塊的摘茶工資。葉大嫂說,當初發出工資,看到社區媽媽們眼中的淚水,是重生的喜悅,但她卻也忍不住因為未來的茫然而掉下眼淚。這段感人故事令人動容,我也從他們身上,看到因為助人散發的滿足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