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台,一再被限電陰影壟罩,能源轉型怎麼走?再生能源模範生德國的聯邦議員霍恩 (Bärbel Höhn) 30日在台大與民眾分享德國的經驗。
霍恩是德國國會的《環境、自然保育和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席,長期參與德國能源轉型政策。她來台分享德國經驗,並指出,德國能源轉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最終獲得民眾支持,關鍵之一是推動民眾參與投資再生能源發電,民眾也能從中獲利。
行政院新成立的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也受邀出席,他表示,讓能源生產變成每個人的事情,這經驗對台灣非常重要。
德聯邦議員霍恩分享德國能源轉型經驗 攝影:陳文姿。
從消費者變生產者 再生能源強調民眾參與與支持
福島事件後德國轉向再生能源,霍恩說,當時許多人認為德國瘋了,但現在卻獲得許多肯定,而且德國33%的能源都產自再生能源。
德國成功的關鍵是什麼?霍恩指出,人民的支持非常重要。92%的德國人支持能源轉型,原因之一是,德國推動再生能源時,非常強調公民參與,民眾也能藉由投資再生能源獲得收益。
霍恩說,德國有150萬人投資再生能源,他們既是能源消費者,卻也是能源生產者,加上他們的親友,影響近5、600萬人,是再生能源雄厚的支持者。
德國民眾支持能源轉型的原因 資料來源:http://strom-report.de/renewable-energy/#energy-transition-germany
林子倫表示,觀察德國、丹麥等國再生能源的發展後,發現這些國家並非仰賴傳統集中式的大型電廠,而是從地方、社區小型電廠開始,讓能源生產變成每個人的事情,這經驗對台灣非常重要。
李遠哲:電力價格過低妨礙能源轉型
霍恩表示,在德國太陽能廠很有競爭力,即使沒有政府補助,民眾或店家也會自己裝上太陽能板,因為自己發電比跟電力公司買電還便宜很多。
這一點卻與台灣的情況相反。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說,比較德國經驗,很大的差別是在能源的價格,德國的電價比台灣貴四倍。
李遠哲表示,台灣的化石燃料很便宜,這是因為政府補貼化石燃料,而且,化石燃料引發的污染、健康問題與溫室氣體效應也沒有反映在能源價格上。李遠哲說,讓真實成本反映在價格上,才能促進能源轉型。
再生能源不應犧牲民眾 讓共享成為可能
林子倫表示,再生能源並非都是美好的,以農地種電、風機發電為例,也有影響民眾權利、民眾抗議的問題。他希望,綠色能源的開發不要再犧牲民眾、或犧牲環境,而應走向共榮共存。
哪一種能源電廠可以在你家附近?調查顯示德國民眾對太陽能電廠支持度最高。圖片來源:STROM-REPORT.DE
林子倫提出兩點意見,一是利潤共享,讓民眾加入電廠,共享綠能發展的利潤。二是即早的民眾參與。過去的能源開發模式,利害關係人往往到最後階段才知道計畫,造成相互不信任與衝突,應該避免。
霍恩表示,地方的支持很重要,再生能源產業在德國創造了37萬個工作機會,因此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不過,德國也有自己的難題,至今,來自傳統能源產業與核能產業的人仍持續反對再生能源。但德國仍希望,能將再生能源占比從目前的三成提升到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