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5日
摘錄自2016年8月25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金門長期倚賴抽取地下水做為民生使用,每日超抽量達1.35萬噸,出現地下水鹽化,隨著兩岸的頻繁交流與觀光發展,地下水需求可能持續上升,地下水加速鹽化可能衝擊年產值超過150億的金門酒廠。
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駱尚廉從2013年開始執行「金門水資源與水質改善」研究,駱尚廉表示,金門共有13座湖庫、23口深井及 一座海淡廠,但供水量僅佔每日用水量的三成四,高達六成六的用水來自地下水。以抽取地下水較嚴重的金西地區來說,地下水位每年下降約20公分,且部分地區已出現鹽化徵兆,若持續鹽化,未來金門人引以為傲的陳年高粱酒恐怕將會消失。
駱尚廉與團隊從環境衝擊與成本效益分析既有的供水方式,認為中國境外引水最值得推動。金門縣自來水廠工務課課長盛佑鼎指出,兩岸引水合約於2013年7月簽訂,已逐步施工。目前規劃2017年9月全線完工,2018年開始穩定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