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鯨事業:永續發展? (回目錄) | 環境資訊中心

賞鯨事業:永續發展? (回目錄)

2000年12月01日
作者:梁明煌(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教授)

前言

在國內研究與保護鯨豚的團體蓬勃的發展與投入之同時,台灣賞鯨活動,雖然是相當新興的旅遊事業,但是在短短的三四年間,如雨後春筍般,吸引了許多家業者陸續投入資金在東部的海岸線傳統漁港內,經營起賞鯨事業,各種大小船隻從大型遊輪到小型的釣漁船,運動娛樂船隻都加入這種賺錢不落人後的事業。加上各種旅遊節目的行銷,已經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體驗賞鯨旅遊。在此快速成長之際,經營業者的行徑對鯨豚資源的衝擊與管制規範,有成為保育學者擔心的課題。如何發展出可以稟持著自然保育與產業永續發展精神的共存、共榮原則來經營賞鯨事業,是當前一項重要的課題。

本文是以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的畢業生朱筱韻的碩士論文研究的結論與建議。這篇論文是在台灣開始發展賞鯨事業的頭幾年只有四家業者經營時完成的。寫作的目的是希望達成海上生物資源的保育、環境教育、地方回饋與產業發展之目標,以落實生態旅遊精神角度為出發點來進行研究的。雖然資料較老舊,但其中的許多問題至今仍然懸而未決,因此藉此機會提出報告,希望能提供賞鯨事業管理單位及有心經營賞鯨事業者之參考。為了避免困擾,我們在以下的文章中,是以匿名方式,來處理相關的縣市或業者,敬請見諒。

二、研究緣起、重點與方法

當時就讀環境教育研究所朱筱韻的同學,曾經在國內某所觀光學系畢業,就希望能在環境教育與觀光事業的關係上進行一些研究。由於朱同學求學過程曾經在國內著名的野生動物研究室擔任過一段很長的行政助理工作,所以我們就就決定國內一些以動物為主題的生態旅遊節目做一些深度的討論。

我們剛開始時是將台灣較為有市場潛力的幾種以動物或生態觀賞為主題的生態旅遊事業列舉了出來。當時列出的有鯨豚(台灣東海岸)、溪流的螢火蟲(國家公園與森林遊樂區)、鳥類(七股)、海龜產卵(澎湖望安)、梅花鹿(綠島與墾丁)、櫻花鉤吻鮭(武陵農場),台灣彌猴(南化)。後來我們與台大動物所的周蓮香教授詳談一次後,決定先從東海岸的鯨豚事業開始找尋這些答案。朱同學也在王順美教授的環境教育教學法課程中,投入去發展以賞鯨豚為主題的教案設計。也參加了解說員的訓練,以便利瞭解整個事業的經營。

開始時,我們提出以下的問題:國內這些以動物為主題的生態旅遊事業是以哪些方式或途徑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衝擊,經營事業體包括哪些型態?他們的經營理念中與永續發展的原則中哪些是不相符嗎?我們能否找出有哪些指標是可以用來檢核這些事業?我們如何收集資料來進行檢核,並在檢核的程序中,發覺出哪些空間或事務是環境教育學者可以幫忙改善的?簡單的說,台灣環境教育界如何去協助動物生態旅遊事業是否朝像永續發展的事業前進?我們想找出這個事業面臨哪些課題,造成課題的根源有哪些?如何去透過環境教育的常用工具來協助改善問題?

在1997-1998年間使用多種研究方法,包括相關文獻資料蒐集、建立檢核的指標。我們使用的檢核指標共計四大方向:1.經營體的組織型態,包括經營者是地方人士,還是外來企業體?投資的經額,經營的人員,行銷策略,與經營課題。2.活動對當地生態與社經環境的衝擊與減輕策略,3.解說計畫與遊憩的品質,4.回饋地方與學術研究的情形。

選擇這四項的原因是,我們認為生態旅遊的精神與大眾觀光旅遊是有很大的差異,他最好是如地方或社區為主體的小規模的經營,對生態、文化社會環境衝擊最少、對參加者而言是一趟深度之旅;解說內容要合乎生態保育的教育意義、而營業體在獲利之餘,要懂得回饋地方與保育工作,以便於生態旅遊事業可以獲得地方的支持,並且讓長期動物保育研究可以進行,而相互交換與學習新知訊。

我們也決定了田調的作法與記錄項目,是以不干擾業者的原則下,以遊客身份實際參加當時位於宜蘭與花蓮的四家賞鯨的遊程體驗、紀錄業者的陸地與船上的解說設施與整趟遊程中解說員的解說內容,也觀察船、人與鯨豚接觸時的船長與解說員反應。田調的工作總計進行了二季,每個業者調查二次,看是否有改進的情形。不過因為調查頻度數量少,所以討論上可能會有偏差。

我們選擇在旅遊之後,再與當時的營運業者、相關官方及解說員進行深度訪談,瞭解他們經營管理上的課題,同時也獲得周蓮香教授的同意以曾經參與她所主辦的賞鯨船幹部、船員培訓的漁民,進行問卷調查,然後進行資料整理分析。

三、研究發現

以下是從四個評鑑指標,來檢討台灣東海岸賞鯨事業發展狀況。

(一)賞鯨事業發展現況

1、台灣東部賞鯨事業發展崛起太快,市場自由競爭下,數十家爭鳴,良莠不齊,交相爭利將使生物資源遭到過渡的衝擊。1988年正式營運的專營賞鯨船數已多達5艘以上,而截至1989年賞鯨季開始時,台灣海域專營賞鯨船預估至少達11艘以上,此外在漁民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各漁港亦有一定數量的海釣船兼營賞鯨活動。

2、在東海岸整體賞鯨事業發展方面,管理法源依據紛亂,事權不統一,賞鯨船定位紛亂、停泊碼頭區分及安全設施不足、營運季節有限、政府輔導補助措施不足等皆為經營賞鯨事業者之難題。隨著賞鯨船數在許多漁港陸續的急速增加,而相關賞鯨事業經營申請標準、管理規範卻遠遠落後。

3、娛樂漁船與地方傳統漁業經營者競爭使用停泊漁港與海洋漁場與生物資源等都可能引爆下一波衝突,而導火線可以在任何一個漁港中引爆。地方傳統漁業經營者的支持度是本事業成功的關鍵。傳統魚撈業一向視海洋哺乳動物為沿岸漁業資源的補食競爭者,因此早期會有刻意的屠殺行為。雖然海洋哺乳動物已歸於野生動物保育法的受保護動物名單,但是到了今年仍然有漁民因為捕捉誤觸漁網的鯨豚遭到判刑,而引發漁會的不滿。

(二)賞鯨事業對環境的衝擊與規範面

1、發展賞鯨事業之根本基礎是穩定而豐富的鯨豚資源,但是數量突增的賞鯨船數已經有驅離較敏感的海洋生物的隱憂。海上船舶活動會影響他們的覓食、活動、交配生殖與育幼,進而影響其行為生態與生理,及族群的成長。過度的衝擊會迫使海洋生物遠離,另覓棲地,如此勢必使娛樂船隻在海上搜尋的航程距離加大,賞鯨成功率降低而使營利成本提升。目前是依靠業者間相互的資訊支援,才能大大提升了成功率,但相對也提升了干擾度。

2、目前這個事業雖有學術及民間團體加入生物生態學的研究,但是並未有穩固及足夠的經費支援得以投入保育研究的人力,反而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出現負面性的兢爭。

3在現階段未有主管機關及明確法源來管理規範時,需要各業者在經營營利性賞鯨活動時自我規範,在缺乏生物研究基礎下,相關縣政府雖已陸續頒行海上賞鯨注意事項,都屬行政命令無母法依據,全部依賴業者的自願性支持。

(三)賞鯨業者解說教育、遊程安排及行銷推廣

1、在整體解說教育計畫方面,初期調查結果也顯示陸上解說教室亟需建立及改善,以及未擬定解說教育方案的情形,有些賞鯨業者欠缺解說摺頁等輔助資料,沒有更積極進行的主動提供遊客相關解說摺頁等資料。

2、在遊程安排方面,除了在大海尋找與觀賞鯨豚蹤跡外,也會繞行地理景觀奇麗的海岸或島嶼,過程中尚會提供一些解說節目。少數業者有進行陸上行前解說,海上遊程以往靠船長的經驗進行解說,行程約2小時半。在解說內容方面,初期調查的遊程都。包括陸地上的地理景觀、人文史蹟、地方漁業特色、呈現地方鄉土及歷史人文情懷關懷。有時也會對於鯨豚的生態習性、分類、生態,海洋環境、鯨豚保育意識等加以宣導。

3、賞鯨業者經營型態與推廣行銷相當多樣化。幾乎每家業者都得運用電視新聞媒體、有線電視、報章雜誌等來協助宣傳。有些業者是由區漁會經營,結合農漁會單位及民間旅行團體推廣行銷;有些則由在地的海洋娛樂公司經營,以招攬散客為主,結盟推廣行銷旅行社、旅館較少:有些則因結合民間企業來推廣行銷網路、使得廣告宣傳、套裝行程安排等都較具靈活彈性,並且有賞鯨紀念票的設計及未觀賞到鯨豚時的免費優惠,為其行銷經營主要特色。

4、賞鯨漁船解說人員,有些是由船長、輪機長擔任海上解說,有些則有民間協會、基金會與政府單位訓練過的解說員或海上觀察員提供解說。解說員也極富熱忱,唯在解說經驗上,因為屬於新興行業、鯨豚的知識累積不足,及受訓人員以外地學生為主,使得解說品質、專業度與輪值頻率並不穩定。

(四)回饋制度方面

1、回饋學術研究方面,初期有某些業者是仰賴學術團體提供科學知識與專業辨識技能,與協辦海上解說服務解說志工員的培訓。這些業者則大都回報以提供協會研究人員免費登船進行海上研究與解說教育的機會。據了解初期雙方也曾經有協會與業者達成從營利所得中抽取固定比率為研究基金的協議,但是並未如預期的實現承諾。使得學術研究的推動並未如賞鯨活動船舶與及旅程數與遊客數目的增加,而與日增加。相對反而是因為市場競爭而使業者逐漸疏離學術研究團隊。

2、回饋地方方面,調查結果顯示也尚未有從營利所得中抽取固定比率為地方回饋基金的承諾計畫。目前僅止於少數幾次免費提供地方的學校團體或縣市政府辦理登船賞鯨活動,並未考慮給於漁港所在的村落居民。而且通常是在淡季中安排。獲得的答案通常是漁船投資龐大借貸負債累累,必須等到還清貸款,開始有盈餘後,才會有意願承諾。但是業者的財務是不會公開的,一有盈餘會立即再轉投資下去,何時才會回饋很難說。缺乏地方的實質面回饋,而卻想競爭於當地的狹小漁港空間,可能只會引起更多的結構權力的衝突。

四、建議方案

從以上的討論可以歸納出來,台灣的賞鯨事業是背離永續發展與生態旅遊的精神的。針對目前制度現況,本文提出下列五大項建議方案:

(一)賞鯨活動權責機關及管理法源亟待釐清訂立

  這可由地方漁政單位邀集賞鯨業者、學術單位、地方保育團體、旅遊業者等相關單位組成賞鯨事業發展協會,或由地方賞鯨業者組成公會;由上述單位先行擬定賞鯨注意事項,教育賞鯨從事人員(如業者、船長、解說員等)。而在長期規劃方面,政府相關單位如農委會、漁業署(局)、交通部航政司、以及觀光局,應積極互相協商溝通,釐清管理權責,訂立相關條例管理細則,朝區域劃分、時間區隔次數限制等方向來發展賞鯨活動。

(二)訂定申請經營賞鯨事業標準與行為規範

  現階段營運的專營賞鯨船以「娛樂漁業管理辦法」為申請法源,然本辦法訂立之用意,主要為推廣以漁船提供娛樂目的者,未來需要配合鯨豚基礎調查資料,重新設訂各港口賞鯨船總量限制。並訂立修改法則將賞鯨船活動范圍、路線、同時間最高賞鯨船數、鯨豚接觸方式、持續時間、種類、頻度、業者及船長(員)對於鯨豚的認知與經驗、活動施行教育計畫內容等,考量將這些因子納入申請經營賞鯨事業標準。

(三)制訂為了鯨豚保育的全國性環境教育計畫

基於鯨豚保育需求,不應只局陷於解說教育、意識宣導鯨豚保育而已,應規劃以鯨豚為議題的全國性環境教育計畫與重要實施步驟。短期內應由協會,地方政府邀集業者、保育學者、鯨豚觀察家、環境教育學者、人文學者共同合作,依照各地方特性擬定具體環境教育施行內容、解說員培訓課程及解說員任用、認證制度、供現行業者應用參考。而針對遊客、賞鯨業者、賞鯨活動從事人員、旅行社導遊人員、在地居民、相關政府機構、鯨豚攝影記錄者等制訂相關自律方案。中程而言,則必須有一整體的跨部會的、跨區域的、跨組織間合作的環境教育計畫執行與監督體系的建立。

(四)成立鯨豚保育信託基金

  對於賞鯨船營業所承諾,願意繳納的娛樂營業回饋費,建議以專款專用方式成立鯨豚保育信託管理基金,由業者、地方代表、保育單位、漁政單位、學術單位等組成基金管理委員會,將這些專款,依不同比例回饋到鯨豚保育研究、鯨豚保育教育、地方公益福利等相關事項。

(五)改善娛樂漁業的經營環境

站在推廣賞鯨事業經營立場而言,漁港管理的政府部門應積極改善碼頭安全設施及周遭環境衛生、區劃停泊碼頭及遊客休息站、港對港航行之適度開放、輔導業者加強賞鯨船安全設備、救難設施,協助規劃解說摺頁等輔助資料等相關具體措施。

五、未來研究方向

為了保育永續利用海洋哺乳動物的資源,下列相關主題值得進一步研究。

1、賞鯨活動對於鯨豚生態習性的影響,學術單位與賞鯨業者應長期搜集鯨豚出沒資料、族群分佈、生態習性等。並監測賞鯨活動對於鯨豚行為可能的衝擊。

2、目前賞鯨活動管理權責,未有專屬適用法源,賞鯨政策制訂議題、法源細則修改擬定、賞鯨管理組織建立等議題,皆需深入研究。

3、賞鯨事業發展對於當地社區的正面與負面影響,如何降低影響,地方民眾與漁民的態度為何,尚欠缺相關研究。

4、各階層遊客賞鯨活動解說及教育內容需求之研究,以便使各階層遊客有機會可以沉浸在都市環境中所無法獲得的自然情境,甚至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個對保育議題關心進而有所行動的人。

5、賞鯨經濟市場議題,包括成本效益;直接經濟收益及間接收益,產業型態與對地方相關性產業經濟活動之影響為何。

六、結語

台灣的海洋哺乳動物資源的作為漁業利用,很早就開始,但隨著族群的銳減,漁業已經沒落。但是由於台灣的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學者的努力,重新發覺了資源的利用型態,一時間新型態的利用如,生態旅遊觀賞與教育使用,卻在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了不讓這行事業再度成為殺雞取卵的掠奪資源產業,而再度迅速沒落,所有與這項資源利用相關的政策利害關係人都有義務來思考我們的責任與下一步的行動方向。本文提供個人的淺見,也希望能對這個事業體有所幫助,敬請不吝指正


資料來源:第八屆鯨類生態與保育研討會(江瑩青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