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的社會行為-瓶鼻海豚(上) | 環境資訊中心

鯨豚的社會行為-瓶鼻海豚(上)

2001年01月17日
編輯室彙編

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utus)只在沿海或近海水域中被發現,當牠們為第一個被圈養的鯨豚類時,在水族館中表現出明顯的適應性,在一對對間相互影響之關係亦有大量資料被收集,優勢體系在圈養之海豚的研究中十分明顯,最大的成年者為優勢者,而在雌性中則較不固定。海豚間之防備或侵略的行為模式中,包括彼此的追逐、大力衝撞、咬、用牠們的尾鰭拍打,在水中引起強烈的攻擊,成年的雄海豚會對幼小者有侵略行為發生,這時母親會回擊或試著去避開雄性的侵略。

其他的社會行為包括海豚間彼此的愛撫,同時的跳躍,雌鯨對雄鯨之認定(推測為交配之引誘)及交配,在一群被囚的動物中,牠們的活動尖峰在下午的中間時段。

由於瓶鼻海豚活動於十分靠近岸邊的水域,故為最好研究的鯨豚類,許多群體已在美國、阿根廷、英格蘭、法國及澳大利亞之近海被研究過,存在不同居住環境及社會結構的變異性,可以指出不同生態條件對社會行為的影響。社會群體對生態的適應,不同的生態組織,理論上會有不同的社會結構產生,並允許假設可根據不同之生態因子而被測試。

瓶鼻海豚被發現以單獨或二至數千隻的群體存在,族群的詳細研究顯示其為流動性的社會群體,群體間有引人注意的規則性交換,即有些基本模式,較小的“附屬群體”(subgroup)通常為2-6隻海豚組成,且成員十分固定,這些附屬群體將混合為較大的群體。

有些附屬群體,尤其是年少的群體及成年雄性群體常避免遇見,也可看出其聯合模式,海豚在同一區內的都會依此模式聯合且牠們的群落界線十分嚴格。有一對佛羅里達灣內海豚之研究觀察,在此灣內有一約100隻海豚組成的群落,全住在一約85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不與此區域外之海豚有任何往來,在昆士蘭(澳大利亞)海灣有更大規模的研究,觀察到超過250隻的群落,居住在一十分大的區域內,個體區域可達約250平方公里,這灣內的海豚從不與灣外海洋邊的瓶鼻海豚有所連結。

資料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