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15日
摘錄自2010年6月10日立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性取向為先天亦定或後天發展而來,至今說法分歧。但科學界普遍認為,性取向與天生基因有極大關聯,於胚胎形成時就已決定未來擇偶的性別傾向,而非個人後天選擇的結果。
人類性取向若為天生而來,動物界是否也是如此?最新研究發現,動物界的同性戀較其實以往的認知更為普遍。研究人員自達爾文物種起源說指出的「動物性衝動是為了繁衍後代,因此前提需為異性戀」發展出不同論點。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夏威夷大學進行的信天翁群居地研究發現,1/3的信天翁愛侶是由兩隻雌性組成。在與雄性信天翁交配後,雌性接著便與「太太」共築愛巢並一同孵卵。長期以來該特殊現象未被注意,主要因為信天翁性徵不明顯,雄雌兩性幾乎未有任何區別。
某些生物學家主張,在動物界中,已知的同性相戀動物約為1500種。在這些例子中可靠的紀錄為3分之1。
根據研究,人為飼養的國王企鵝5分之1是同志。而對雄性黑天鵝來說,養育小天鵝視為另一半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或許因提供小天鵝更好的保護而衍生出親密關係。
雄性糞蠅則是與其他同性交配,目的使對方「精疲力竭」以此減少追求雌性的競爭者。另外長頸鹿、無尾熊、海豚、章魚與綿羊身上也觀察出潛在的同性相戀行為。
奧斯陸大學同性戀動物學家彼德‧柏克門(Petter Bockman)說:「如你詢問動物界存在同志(Gay)嗎?我會告訴你的確存在。不過該詞僅存在人類世界中,因此,我們傾向用『同性戀者』(Homosexual)來稱呼動物間的同性相戀現象。」
全文詳見《立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