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停播風波引發熱烈討論 突顯環境及弱勢議題發聲平台長期被忽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我們的島」停播風波引發熱烈討論 突顯環境及弱勢議題發聲平台長期被忽視

2006年09月27日
本報訊(張文樺報導)

日前(15日)公廣集團對外召開討論會,針對未來公共電視新聞與環境節目的規劃提出說明,關注「我們的島」節目是否停播的民間團體與觀眾,有機會表達對於「我們的島」的肯定與支持,在公視相關部門主管到場聽取來自各界的聲音,以及經過多次工作會議後,目前決議明年該節目仍將持續塊狀播出,副總經理陳申青表示基於明年度公廣集團整體考量,時段由週一晚上10點改為週五晚上9點的固定時段,而新聞部也會將環境議題納入考量,至於「我們的島」細部規劃製作人朱孝權表示仍將持續討論。

公廣集團在併入華視後於今年7月成立,因應明年元月公廣集團形成5個電視台後,整體資源將重新作全盤規劃,對於未來整併政策,總經理胡元輝表示「我們的島」是否停播原先就沒有定案,只是曾經在第三季的排檔會議中提及是否將該節目以專題形式安插到其他時段、不定時播出,更強調環境節目不會停播,而是考慮要與不同頻道整合,或是融入公視其他節目。

「推動有機農業之後,農藥有少用嗎」、「台灣的環境你們接受嗎」問號仍存在,環境議題仍是弱勢,15日討論會上,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何宗勳則以車諾比事件廿週年為例,香港主流媒體都有30分鐘新聞報導的連線報導,直指出台灣環境新聞深度顯然不夠。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黃煥彰舉出破世界紀錄的台鹼中石化安順場的戴奧辛事件,頭兩、三集報導都是公視所播,而「我們的島」自1998年開始播出持續也有8年了,永續會委員林聖崇認為為台灣留下環境史以外,公視是可以擔任智庫的角色,在議題的深度上努力。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環境法委員會主任委員詹順貴提出公視法「彌補商業電視的不足、讓人民有知的權益」,只是作為弱勢議題發聲平台的公共電視在經費有限下,資源必然會出現排擠的現象,顯然公共議題的發聲平台也是弱勢。胡元輝表示儘管明年度新聞局提撥九億給公視預算已在審列,行銷部努力募款了五億多的業績,但相較於英國BBC的2百億、日本NHK的2百多億,甚至韓國KBS的4百多億的預算來看,若同時顧及各個公民如幼教、原住民、聽障同胞等議題,勢必會有所選擇。

儘管公視的經費與產值無法以金錢衡量,但無形間力量是在的!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張宏林認為從沒看過哪一個節目停播會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與討論?不是沒有原因,常常在一些報導現場可以看到公視記者都是最先來、最後走,長期與民間團體建立起信任關係;黃煥章也表示一年至少50場演講以及許多學校老師莫不運用「我們的島」作為教材;姜樂義則認為該節目以媒體專業將一些民間團體對於社會公益的努力記錄下來,民間團體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來推廣公益活動,另一方面也等於變成公視的志工義務宣傳。公廣集團在經費有限下面對廣大公眾的期待,如何將資源最有效運用仍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