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成新面孔 高山蜘蛛不結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逾4成新面孔 高山蜘蛛不結網

2006年10月11日
摘錄自10月9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卓逸民接受農委會林務局委託,進行高山蜘蛛多樣性調查,而這也是國內首次針對高山蜘蛛進行研究。研究發現,3千公尺以上的合歡山,分佈最廣的是地面游走或夜間游走的蜘蛛,其中超過8成是不結網的「狼蜘科」。卓逸民解釋,海拔越高,能適應環境的蜘蛛越少,且都被少數優勢種所獨佔。加上環境險惡、逆境結網也更加不容易,像是合歡山上,箭竹草原結霜結冰,加上強風吹拂,蜘蛛根本無法結網。

事實上,全世界有3萬6千種蜘蛛,有一半以上的蜘蛛不會結網,但所有蜘蛛都會吐絲,吐絲的功能在於把自己的房子包起來,可調節溫度、濕度,或把蜘蛛蛋包起來。卓逸民說,蜘蛛大都分布在熱帶地區,台灣應該也擁有豐富的蜘蛛生態。但礙於研究人力與物力有限,目前僅記錄到4百種的蜘蛛,他估計至少還有一半以上還沒被發現,也因為基本背景資料尚未建立,現在連分辨本土種、外來種的能力都沒有,常會在野外發現「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