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即將成立 初期強調復育與監測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即將成立 初期強調復育與監測

2006年11月14日
本報訊(張文樺報導)

行政院經建會昨(13)日敲定,台灣第一座海洋型國家公園將定名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以凸顯東沙環礁生態系與地景特性。營建署東沙海洋公園籌備小組主任吳祥堅指出,研究調查與長期監測是保護區有效管理及永續經營的基礎,未來將優先進行資源普查、生態調查和基礎建設之環境影響分析,以及東沙島整體規劃等工作。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總面積35萬餘公頃,為繼玉山國家公園後台灣最大的國家公園。經建會昨日核定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計畫(草案)」共為期10年,總經費6.9億元,主要用於四大主要工作:保育研究及調查計畫2.5億元;監測和相關資訊、交通設施等設備費6,000萬元;解說教育、生態旅遊及景觀維護計畫1億元;另考量國家公園自給自足,將斥資2.8億元設置海水淡化、集水、給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替代能源,以及國際研究站、管理處和研習中心相關設施。

南日本、台灣與南中國海域被「國際保育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並列為10大珊瑚礁熱點的第7個,而其中向有「南海之珠」譽稱的東沙,更擁有我國海域唯一發育完整的環礁,孕育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為南海及臺灣海洋資源的關鍵棲地。此外,東沙尚有多處古沉船遺蹟,東沙島潟湖北岸並發現「東沙遺址」,顯示出東沙海洋文史與考古在此地的重要性。

依分區計畫內容,國家公園內將設置環礁東部海域生態保護區、環礁西部海域生態保護區、東沙領海特別景觀區、南北水道及東沙島周邊海域特別景觀區、東沙島陸域特別景觀區、東沙島潟湖特別景觀區,以及史蹟保存區與一般管制區。

吳祥堅表示,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累積了20多年的調查研究和監測資料,雖然花了不少經費,但他們己經預測到2050年時,珊瑚礁資源將會損失5%,也擬妥未來25年的經營管理計畫;因此,研究與長期間測為保育策略提供重要依據,明年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也將成立研究站,展開20年的長期工作計畫。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東沙島全貌(圖片來源不明)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總面積大約為353,667.95公頃,約為玉山國家公園3.35倍;而區內的地形包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淺灘、水道及島嶼等特殊自然地形,面積以100潯(即180公尺)等深線為界,含東沙島面積約174公頃,周圍海岸線長約8公里;而考量海洋為一開放生態系,涉及之鄰近區域和洄游物種都需考量,故在主要核心保護區外劃設12浬(1浬=1.854公里)緩衝區,為特別景觀區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