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內湖案審查會 環團抗議北市都發局強力護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慈濟內湖案審查會 環團抗議北市都發局強力護航

2006年12月05日
本報訊

慈濟內湖基地場址(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昨(4)日上午針對慈濟內湖基地開發案召開第七次專案小組審查會,在許多都計委員與環保團體的質疑聲中,決議將全案送交大會討論。環保團體指出,此案不僅創下都委會專案小組審查次數紀錄,過程中都市發展局的強力護航與引導恐怕也創下紀錄;他們擔憂此案顯示北市府對於保護區政策充滿矛盾,缺乏整體考量,將造成後續保護區變更的跟進效應。

許多長期關注台北市山坡地政策的環保團體,包括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看守台灣協會、草山生態文史聯盟、台灣綠黨、台灣生態學會、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昨日皆派員出席表達保護區政策不宜個別變更的立場。

據與會環保團體指出,會中都發局長許志堅以及專案小組召集人陳武正強力護航,即便都計委員張樞最後發言提到:「1.都發局應明確宣示本案是否為都發局之既定政策,2.市府應解決水保、防洪的顧慮並承擔安全的責任,3.應先審主要計畫,並俟回饋機制與密度調整後再另審細部計畫,在此三大前提下,才可以提交大會討論。」之後數位委員離席,陳武正仍做出送交大會的決定。環保團體形容這冗長的四小時會議猶如打爛仗。

慈濟內湖基地案早在1997年便已提交北市都委會審查,原本慈濟提建築量體更大的「慈濟醫療福利園區」興建案,後來在歷次都計委員、地方居民與環保團體反對下,慈濟便未再申請保護區變更,原來預定興建之醫療園區也轉於新店市興建慈濟醫院台北分院。都委會1998年1月16日對該案之審查結論便已指出,「該用地於1980年由大湖被填平後土質鬆軟,不適宜變更承受如此高強度建築之開發」,以及「開發利用不得妨礙都市排水功能,該用地位於山溝與湖泊交會處,水土保持功能重要,開發後將影響上游水系排水。」

環保團體指出,目前為止,上述環境敏感因素並未消失,包括順向坡、回填湖區(1978年回填)、谷地集水區、礦坑、斷層等不利的自然條件,特別是順向坡、回填湖區、谷地集水區等所形成的典型環境敏感地區與潛勢災害風險地帶,是無法改變的問題癥結。而這些問題在歷次的專案小組會議中,包括張樞、顏愛靜、蘇瑛敏、蔡淑瑩、甚至建設局長林聖忠等,都曾提出相關的質疑與問題,除了希望本案能以通盤檢討、而非用個案變更方式外,亦要求針對環評、容積率做出全盤考量;此外,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與陳文山亦曾提出相關建言。

環保團體抨擊,歷次質疑聲音都在都委會刻意不作紀錄(僅做結論紀錄)以及陳武正強力主導會議結論下,完全被抹滅,也使得諸多問題並未受到該有的討論與回應。

環保團體認為,都發局積極推動此案的做法,對照北市府2002年「都市發展政策白皮書」中所稱:「佔台北市一半以上面積的環境敏感地區(包括保護區、風景區、行水區),應予積極保育」,以及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第4條第19項:「保護區:為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維護天然資源及保護生態功能而劃定之分區。」,之間有明顯偏離,他們質疑北市府根本沒有全盤的保護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