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6日
本報訊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UNESCAP)22日指出,亞太地區的環境壓力已經超過了環境的承受能力,必須儘快轉型到「綠色成長」模式。總部位於曼谷的亞太經社會在題為《亞太環境狀況》(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Asia and the Pacific)的最新報告中說,亞太地區在環境方面已經在「寅吃卯糧」,「先發展,後清理」的經濟成長模式,可能使亞太各國在環境方面債臺高築。
報告指出,雖然亞太各國都制定了環保政策和法規,但環保的進展卻趕不上污染的蔓延,應當儘快轉型到「綠色成長」模式,控制污染,在生產和消費方面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
亞太經社會環境與永續發展司司長鐘來元(Rae Kwon Chung)說,2006年5月,中國政府宣佈了促進「綠色成長」的6項措施。本地區不少發展中國家也已把「生態效率」(eco-efficiency)作為制定經濟發展的新標準。這些都是可喜的進展。
鐘來元指出,基本建設的模式將決定一個國家在很長一段時期裡的消費模式。道路基礎設施的不足,使本地區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交通堵塞程度超過先進國家。鐘來元認為,亞太國家在水資源、能源、衛生、交通等基本建設中,不能採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必須放長眼光,制定出永續發展的政策和措施。
《亞太環境狀況》還詳細列舉了亞太地區承受的環境壓力,包括1.5倍於世界平均的人口密度、世界最少的人均清水資源、低於世界平均兩成的人均可耕地面積,等等。詳細內容可至網站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