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全新刊物《海人》創刊,歡迎索閱! | 環境資訊中心

黑潮全新刊物《海人》創刊,歡迎索閱!

2007年01月15日
作者: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2007年,黑潮有個新夢想,嘗試用《海人》刊物呈現更多元的海洋訊息。我們希望以海人故事、親海方法、記憶海岸、影像文學、海洋保育等專欄,和大家一同思考該如何與海洋共處,也介紹一些為維護海岸環境努力的團體或個人,串連關懷海洋的平台,讓有興趣的朋友能就近為自己身邊的海洋環境做一些事。

《海人》刊物半數以上將在定點贈閱,因應當期內容也會發送到特定學校(本期為彰化縣伸港國中和線西國中)作為教育推廣之用。如果您喜歡刊物內容、支持我們推廣的意圖,歡迎以每年四期300元贊助海人刊物。一年只要有1000名「海人伙伴」每年贊助300元,就能支持刊物持續發送到各地。邀您成為1/1000,我們會把一年四期最新鮮的海味宅配到你家!劃撥帳號0665-9669(戶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請務必註明贊助項目。也邀請您投稿與海洋有關的影像、文字、或提供相關資訊,這會是讓我們進步的一大助力。有關海人的更多內容與贈閱地點參見:http://www.kuroshio.org.tw/html/ocean_people00.htm


《海人搶灘號》目錄



【海人故事】港口阿美的海王子

【海人故事】阿添、夏日風情、潮間帶

【擁抱海洋】不冬眠的兩棲新海人

【記憶海洋】捉市仔

【記憶海洋】伸港-我的水鳥研究啟蒙地

【記憶海洋】一樣的海洋,兩樣的選擇

【影像】那年夏天

【文學】初始之地

【海洋保育】一餐吃盡整船魚

【海洋保育】怎麼吃才對味?看守海鮮告訴你!




內容試閱



《怎麼吃才對味?「看守海鮮」(Seafood Watch)告訴你!》

文/蔡南益 (本文選自海人搶灘號)



「海洋文化是什麼?」



這似乎是個見人見智的問題,沒什麼標準答案。但如果問題換成:「海鮮文化是什麼?」或許會容易回答得多,至少我腦海裡就浮現了許多螃蟹、龍蝦、鮮魚湯的影像。生活在台灣,各種生猛海鮮是再平常不過的食物,不過提到「海鮮文化」卻總有一種負面印象,彷彿對於海洋,除了吃我們什麼都不懂。難道吃海鮮是一種罪惡嗎?來看看外國人如何對待海鮮吧!



美國「蒙特利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從2000年開始進行一個「看守海鮮」(Seafood Watch)的計畫-透過分析漁業報告及科學論文、詢問漁產專家,將市面上常見的海鮮魚獲依照「永續海鮮」的概念分類評鑑,製作出海鮮選購指南。選購指南中將海鮮分為最佳選擇(Best Choice)、替代選擇(Good Alternatives)與避免食用(Avoid)等三種不同等級,民眾可自行從網頁上下載使用。其中「最佳選擇」的海鮮,在捕捉過程或養殖方式對於環境的影響最小,最符合永續的概念。



舉例來說,「看守海鮮」將鮟鱇魚列為「避免食用」,因為牠棲息於海床上,捕捉這類底棲性魚種大多使用底拖網,而底拖網的作業方式是利用漁網刮掃海底,在捕捉魚獲的同時也造成棲地環境嚴重的破壞。而台灣東岸常見的鬼頭刀,由於生長快速,相較於其他魚種,漁業撈捕對牠族群造成的影響較小,所以被列為「替代選擇」。



該計畫同時招募餐廳業者加入會員,會員餐廳中提供「最佳選擇」的海鮮大餐。既享受美食又愛護海洋環境,何樂而不為呢? 很可惜美國的海鮮種類不同於台灣,所以「看守海鮮」選購指南並不適用我們家巷口的菜市場。不過,現在有一群專家學者正在做台灣海鮮的調查研究,我們將會有後續的研究成果報導。

期待有一天我們也會有自己的海鮮選購指南,這樣就可以在大啖海鮮的同時,又不用擔心破壞海洋環境了!

更多訊息請上「看守海鮮」計畫網址:
http://www.mbayaq.org/cr/seafoodwatch.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