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生態保育與海洋考古優勢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正式公告成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具生態保育與海洋考古優勢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正式公告成立

2007年01月18日
本報2007年1月18日台北訊

籌備將近三年,我國第一座以珊瑚礁生態系保護為主的海洋型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於昨(17日)正式公告成立。營建署國家公園組表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將優先辦理資源復育、監測與生態研究措施,並訂定珊瑚礁存活率等相關復育措施考核指標,俟指標顯示復育已達一定成效後,方考量推動後續之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工作。

內政部公告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範圍以環礁區域面積100潯等深線為界,涵蓋東沙島,再以環礁外圍12浬為特別景觀區範圍,總面積約為353,600多公頃,相當台灣島1/10,不僅比現有六座國家公園總和面積還大,資源特性更有別於台灣沿岸珊瑚礁生態系,複雜性遠高於陸域生態,涵蓋了島嶼、海岸林、潟湖、潮間帶、珊瑚礁、海藻床及大洋等不同但相互依存的生態系統。

東沙擁有我國海域唯一發育完整、歷經千萬年生長堆積形成的大型珊瑚環礁,扮演了南海與台灣週邊海域生物種源庫的角色,有「海中熱帶雨林」之稱,因近十年來破壞性的漁撈作業,已影響到資源的再生能力,極須採取有效而嚴格的保護措施,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將建置國際海洋研究站,有計畫地進行各種保育、復育措施。依據國外經驗,10年之後東沙環礁海洋生物資源將可回復至5成。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不僅有助於我國在海洋保育上國際能見度與地位之提昇,同時也因東沙海域水下豐富的文化資產,被譽為世界上最有潛力之海洋考古重鎮。營建署國家公園組表示,近期以聲納探測,初步發現在環礁週圍有許多疑似沉船遺蹟,有明確記錄者至少有14艘古代和現代沉船,國際上許多海洋考古研究者對此具有高度興趣。

未來國家公園管理處將與國際研究水下遺產的機構合作,結合先進國家考古技術,探究古沈船之歷史、文物,以瞭解當時社會文化和經濟活動之意義。同時國家公園管理處將遵照聯合國「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進行遺產保護工作,爭取成為國際知名之海底考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