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情緣:楠溪所教與我的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作假期

楠溪情緣:楠溪所教與我的

2005年08月20日
作者:沈秋蘭

從楠溪回來,生活上的一切恍如還在夢境裡。回到山下的這個人,他的魂魄似乎也並未全跟著軀殼回來……

2005年的夏天,在馬沙颱風過境之後,我們來到楠溪。在前往楠溪的路途中雖然險阻處處,林道6公里處,有一塊巨岩橫臥;8.8公里附近,林道已成水路,經雨水的強力沖刷,砂土路面已然變成兩邊隆起中間凹陷的臨時溪溝,車的四個輪子與湍急的溪水一路攪和並行,險象環生。但我們與楠溪的緣份是如此堅定,當我們抵達工作站時,頭頂只淋到幾點在雲霧中凝結從樹葉隙縫間掉落下來的雨滴。回首放眼望去,我們已置身在滿山濃綠當中。而在林間聲張的蟬鳴曲折悠揚,耳朵聽來一聲接續一聲,旋轉上傳,那蟬聲肯定可以上達天聽。

我這個帶著城市習氣的人,在楠溪六天少電、物質簡單的生活裡,首當其衝的就是對用電照明不足的不適應。然而在沒有電的情況下,卻造就了我們黃昏清晨捧著飯碗,坐在外頭就著天光進食,搬張椅子坐在青楓杉木底下,或隨性擇取台階,對門口數座山巒而坐。現今回想起來,那情境真是最美麗的用餐場景。

夜晚,我們站在全然被森林包圍的林道上做夜間觀察,我們閉上了眼睛,全心全意就為等待林間夜梟的一記啼叫,儘管閉上了雙眼,但我們的心眼卻在當下完全開展。從那一刻起,我們和這座森林似乎有一種微妙的對應,它願意讓我們分享它更多的秘密。

山裡的夜晚一片漆黑,只有辦公室二盞日光燈管亮著。野外的蛾受到光的邀請,都飛進來和我們一起上課。蛾飛到打著強光的壁上,有時牠們的身影像是鷹,飛在照片上湛藍的天空部分;有時候牠們像是蝴蝶,飛舞在照片的森林景深裡。這些湧入課堂聽課的蛾,讓強光裡的照片像影片一樣生動了起來。

當夜間的課程結束,我們走出教室,外面是滿天的星斗,連繁密的樹梢也遮不住它們。森林的上空有星星守護著,晚上就寢時,我想著星星就在屋頂上,那真是一幅幸福的畫面。在沒有電的情況下,夜晚的我們拋開對燈光的倚賴,反而意外獲得滿綴在黑色天幕的燦爛星光。

在森林裡的工作,則像是一把鑰匙,藉由它,藉由身體的力行,通過雙手的撫觸,雙腳的踏行,我們走進大自然這座學習的寶庫。當時我並不是這樣了解的,直到回到山下之後,我才明瞭在楠溪樣區工作的時刻裡,我們是以山林為書房,埋首閱讀自然這本大書。

記得我們走過的林地,在高大的長尾栲、阿里山榆底下生長的低矮植物,它們身上大都是長著剌,我們一走過,衣衫就被它們勾住。所以當我們在課堂上聽到我們伙伴的觀察:「有些植物超小心眼的。」我們一聽都心有領會,哈哈的笑了出來。也許這些長剌的植物並不是為挑釁我們而來,它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逃過林間吃嫩葉動物的口。

還有琉璃花,當我第一次聽到有關它的種子強力黏附的原理,我的心裡就有一種感動,魔鬼沾是否就是借它的創意?

森林裡的植物帶給我們許多領悟,而森林裡的動物則給我們帶來許多驚喜。在楠溪橋和我們窄路相逢,慌忙之中衝進橋墩下把自己困住的那隻山羊,引發我們當天夜晚的對談,我們討論起來人進到自然環境的種種困惑,那深沉而人道的對話,至今回想起來仍令人動容。還有一直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山羌,在山林裡總或近或遠或驚慌或憤怒的吠叫著。還有目睹到一堆留在崩坡上方的山羊排遺,不禁也讓我們的想像力發飆:山羊站在崩坡上頭如廁的同時,不知牠是否也一面欣賞斷崖上的風景?

離開山上,我又回到一個物慾橫流,鼓動人心不斷消費採買的世界,在那裡運作的是一套完全不同於山上的價值體系。不過下山來的我,已是一個經過楠溪教導、通過經脈的人了,心底自有一種篤定。感謝上蒼,感謝楠溪,感謝楊國禎老師,感謝在山上為我們服務的靜宜生態團隊,感謝一起上山來的伙伴,是大家一起成就這份美好而珍貴的經歷與記憶,我會牢牢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