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奪或是永續? 孩子的海洋教育不能等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事務偵探社

掠奪或是永續? 孩子的海洋教育不能等

2016年10月12日
作者: 周漢強(國立清水高中  地球科學教師)

目前我國海洋教育的推展,呈現一股朝氣蓬勃的氣息。各級學校老師與環境團體,好像都有用不完的精力,在推動一項又一項海洋教育活動,提供給學生或一般民眾親近海洋的機會,以及對海洋的認識。


與海洋相處的方式需要從小學習。攝影:黃苑蓉

但是,我們似乎缺少一個完整的海洋教育藍圖,我們很少有機會討論一個完整的海洋教育應該有哪些內涵。唯一看似完整的海洋教育課程綱要[1],[2],[3],卻因為課程定位問題被綁手綁腳,無法全力伸展而受到侷限。因此,為我國海洋教育架構一個完整的內容,是我們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最近幾年常常可以看見許多環境團體舉辦海洋教育相關的活動,像是黑潮文教基金會、綠色和平組織、環境資訊協會、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等等。很顯然海洋的議題已經漸漸受到環境團體的重視,開始積極地向一般民眾宣導海洋環境的重要性與保護海洋的精神。而體制內的學校教育也不遑多讓,在各縣市教育局的鼓勵之下,各級學校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海洋教育教案,生動活潑之餘,海洋教育的意涵也都相當豐富,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

零碎的海洋教育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活動和課程都與海洋教育有關,但若是把這些內容全部加在一起,就會是完整的海洋教育嗎?或者是我們問一個更直接的問題,一個完整的海洋教育究竟應該包含哪些面向與內容呢?這個問題,我很少在海洋教育活動的場合聽到有人討論。很多熱衷於海洋教育推廣的老師,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OOO也是海洋教育」,句子裡面的OOO可以替換成:到漁港看魚貨、餐桌上吃海鮮、東港王船祭、海邊衝浪等等。於是包羅萬象的海洋教育教案被提出來,可是我們對海洋的認識還是非常零星與破碎。

如果我們的學校裡能夠有一個完整的「海洋」課程,孩子或許就能夠更全面地來認識海洋。如此一來,剛剛那些OOO的教案,一定會是每個海洋教育相關課程主題最精彩的輔助教材。

只可惜目前各級學校的正式課程中,並沒有「海洋」這一門課。而且在眾多不同學科領域的你爭我奪之下,要從有限的上課時數中搶佔一點海洋教育的空間,恐怕也非常困難。所以目前海洋教育是以「融入」其他課程的方式存在,先由教育部比照一般科目訂定出海洋教育的「課綱」,再由各個一般科目將這些海洋教育的課綱融入現有課程。例如海洋教育的課綱有「認識海洋法規」的內容,就可以融入公民科在介紹法律規範的章節加以介紹。

親海、愛海、知海

其實,以目前正在擬定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來說,海洋教育已經是正式科目之外,極少數能夠以「融入」形式存在的重大議題之一。也就是說,海洋教育雖然仍未能單獨成為一個科目排進學生的課表裡面,但卻是各個科目都必須加以融入的內容。因此,從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第一版海洋教育課綱到最近仍在商討中的十二年國教107課綱草案中的海洋教育課綱[4],就理應成為現今台灣海洋教育最重要、最具有「身份地位」的海洋教育藍圖。

兩個版本的海洋教育課綱大致相同,理念上是以「親海、愛海、知海」當作海洋教育的推廣與學習進程。內容上是以「海洋休閒、海洋文化、海洋社會、海洋科學及海洋資源」為架構,規劃完整的海洋教育內涵。這份課綱同時也呼應了我國在2001年與2006年所推出的海洋政策白皮書,涵蓋我國所有重要海洋政策的方向,是編寫得相當精采的一份課綱。因此對於推動海洋教育工作的朋友來說,可以把這份課綱的內容當作我國海洋教育的完整架構。但是相對的,這份課綱還是有部分先天不良與後天失調所導致的缺點,值得我們更進一步思考與改進[5]

缺乏永續思維

首先是海洋教育課綱先天不良的侷限性,那就是這份課綱源自於我國海洋政策,但是我國海洋政策與其他國家或是聯合國的海洋政策相比,最明顯的缺漏就是「海洋的永續發展」議題。這些年來,世界各國的海洋政策都不約而同地以海洋永續發展作為國家海洋政策最重要也是最終的方向,搭配海洋管理與經營的手段,以及海洋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做為達成海洋永續發展的途徑。

但是在我國的海洋政策中,卻仍是以「獲取海洋資源」做為政策目標,明顯落後其他先進國家對海洋的思維。最後導致我們在海洋教育課綱的內容中,對於海洋永續的面向就略顯薄弱,更沒有將海洋永續當作海洋教育最重要方向的大格局。

換個角度來看,我覺得這份海洋教育課綱最大的優點,正好也是延伸自我國海洋政策的特色,那就是海洋文化與海洋社會的內容。在課綱中,我們用很大的篇幅在架構海洋對人類文化演進、生活形態改變、甚至社會制度建立的影響,這是在其他國家海洋教育內容中著墨甚少的領域,表現出我們對海洋領域中人文思維的重視。突顯出我們受到海洋的啟發之後,所產生出文學、藝術及生活方式如此美麗與獨特,是一個值得我們持續發展的面向。

只有課綱沒有教材

海洋教育課綱後天失調的問題源自於我們只有課綱卻沒有教材,也就是沒有海洋教育完整的教材來詮釋課綱的意涵。

一般來說,課綱都是一條條簡短的文字敘述,而正式科目的課綱會編寫成教科書,所以教科書內容自然就是對課綱最好的詮釋。但是海洋教育課綱是以融入各科的方式進行,沒有自己的教材,所以海洋課綱中每一條簡短的文字敘述究竟是什麼意涵,常常讓大家摸不著頭緒。例如海洋課綱中有一條「評析臺灣與其他國家海洋歷史的演變及異同。」我就對「海洋歷史」究竟是什麼意思而苦思不得其解(或許其實是指海洋開拓的歷史)。

我很敬佩許多熱心推廣海洋教育的前輩與團隊,因為有你們的努力,讓我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海洋議題,思考海洋環境所面對的困境。但是為了引導大家能夠對海洋議題進行更全面的探討,我們需要大家對海洋有更完整的認識。所以我們不能一直侷限在「OOO也是海洋教育」,我們需要思考「完整的海洋教育是什麼」。海洋教育課綱雖然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架構雛形,但唯有不斷討論與思考,持續改進內容和方向,我們才能更完整地詮釋所謂海洋教育,也讓我們的下一代對海洋有更全面與宏觀的認識。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海洋教育課綱部分
  2. 教育部(2008b)。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海洋教育課綱部分
  3. 許明欽,李坤崇,羅綸新(2008)。海洋教育基本知能融入中小學課程綱要計畫。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期末報告
  4. 教育部(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草案。臺北,教育部海洋教育課綱部分
  5. 周漢強(2014)。海洋素養與海洋教育內涵比較研究:以現行海洋教育課程綱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