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路徑未明 高市經發局長:需更多民間參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能源轉型路徑未明 高市經發局長:需更多民間參與

2017年01月06日
本報2017年1月6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2015年行政院推出縣市智慧節電競賽中,高雄市在18個縣市政府名列第八,沒有達到民生及商業用電節電2%的目標,反而用電成長了0.34%。高雄市政府經發局局長曾文生昨(5)日在地球公民基金會主辦的能源轉型論壇中表示,事實上,政府推動這項「自己的電自己省」政策並沒有改變民眾的用電情況,從統計資料中可見,高雄市的人均用電量增加了0.72%。

造成這樣的結果原因值得探究,除了經濟部的節能競賽倉促宣布,使得地方政府只能緊急提案而準備不足,高雄市政府事後委託調查單位進行研究,找出了小至各個里的用電狀況分析。

各縣市105年智慧節電成果。資料來源:經濟部

全台各縣市105年智慧節電成果。資料來源:經濟部。

曾文生指出,官方機構可能利用更新燈具等做法來快速達到節能,但是民間主要還是商業用電大戶在考量成本後進行節電,而一般民眾並沒有太積極響應。另一方面,2015年的暖冬,讓原本用電負成長的情況到了10月反而逆轉,最後節電不成卻微幅成長。

政院節能計畫 縣市都不達標

行政院提出「自己的電自己省—智慧節電計畫」,是為了因應能源轉型,希望從使用需求面著手進行節能,因此參考了韓國首爾市推出的「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2014年首爾市政府透過宣示帶動公民參與節能行動,由民間提出多元的節能方案,在短短半年內宣布省下了一座核電廠一年的發電量。

但是在台灣,18個縣市一年內都沒有達到省電2%的目標。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指出,從民間推動能源轉型聯盟所做的各縣市節能評比中發現,縣市政府其實不太知道自己的能源使用狀況,對於節能該怎麼做也沒有概念,而高雄市經發局雖有意願針對能源轉型有所作為,但是該怎麼做卻遲遲沒有提出具體策略。

地球公民基金會要推高雄能源轉型,發起公民論壇,強調公民參與機制。攝影:李育琴

地球公民基金會要推高雄能源轉型,發起公民論壇,強調公民參與機制。攝影:李育琴。

政府節能治理弱 民間團體要介入

民間團體認為,對於能源轉型的政治治理,民間的力量必須要介入,而且不是過往象徵性做做樣子的公民參與,發包委辦計畫、召開委員會等等的型式。因此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召集南部NGO討論,也進一步提出了高雄市能源轉型的行動架構,想要利用首爾經驗在高雄推動,也要求高雄市政府提出官方規劃。

「能源轉型不會只是單一個案的節能累積起來就能做到,」蔡卉荀說,高雄未來要變成怎麼樣,對於產業發展和城鄉發展的願景,公民必須要從前端去參與政策的擬定。因此包括政府部門和公民,各個領域和各種角色的參與機制必須建立起來。民間版行動架構率先提出,希望藉此擴大民間參與的空間和能量。接下來就要問政府要怎麼做?

政府對節能路徑仍不清楚 產業轉型需要Shock

在5日舉辦的公共論壇中,數十位關心高雄能源轉型的民眾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要聽經發局長談如何規劃這個影響深遠的政策。

不過曾文生坦言,目前政府對於節能的路徑是不清楚的。各種做法都牽涉到產業波動因素,無法預知選擇哪種解決方式可以得到具體的結果。

因此市府目前先針對民眾能源使用進行分析和了解,透過分析各里用電資訊後,未來期望透過以里為單位,讓民間提案去做,進而擴張成效。他說,「節能很重要是人的行為改變,民間參與是一定要做且必須趕快去做。」

高雄市經發局長曾文生說,對於產業轉型執政者一直都在思考,但是擔心不夠快。攝影:李育琴

高雄市經發局長曾文生說,對於產業轉型執政者一直都在思考,但是擔心不夠快。攝影:李育琴。

除了節能,產業轉型一直是高雄在氣爆後討論的議題。高雄有可能從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走向綠色新政嗎?

曾文生回應,「恐怕需要有個shock(震撼),社會才會認真去改變。」他認為要把衝突轉變為找出解決辦法的能量。

目前有提出所謂的循環經濟,但實際上怎麼做仍是相當模糊,他說,幾個重要的耗能產業如何轉變需要「redesign」(重新設計),但是怎樣才是比較謹慎的做法?市府基本上掌握了一些要求,不可把能當材料的拿去做燃料,生產方式要改變、能源來源的使用要改變,對於新的產業園區也強制新的規矩,但是整體產業轉型仍舊需要更多的智庫和專業知識進來。

市府官員繃緊神經 「每天早上起床看空氣品質都擔心被罵」

「每天早上起床看到外面的空氣,執政者就有很大的壓力了,」曾文生指出惡劣的空品讓市府官員每天繃緊神經,對於產業轉型,市府一直有在思考,只是擔心時間不夠。另一方面,節電的複雜度高,政府也要盡快跟民間團體討論,先從非工業部門著手,讓民間先動起來。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說,這次的能源轉型公民論壇只是開始,接下來將開啟更多讓公民一起討論和參與的行動。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