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新樂園? 海景民宿或產卵沙灘 小琉球的抉擇難題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海龜新樂園? 海景民宿或產卵沙灘 小琉球的抉擇難題

2017年01月09日
採訪、撰稿:于立平;攝影、剪輯:陳添寶

如果在台灣的海域,做一次海龜戶口普查,小琉球應該是海龜住戶最多的地方,在這裡,遇見海龜的機率超過八成,近幾年牠成為小琉球最受歡迎的明星,也是觀光的最大賣點...。

遊客除了來這座珊瑚礁島吹海風,享受小島風情,浮潛看海龜,潛水與海龜共游,更是必定嘗試的火紅行程。潛入海底,尋找海龜身影,躲在珊瑚礁裡的海龜,發現有人靠近,緩緩起身離開,有些則是抬頭觀望,又老神在在趴著休息,還有的海龜,不管周遭變化,繼續清潔身體,磨磨背、捉捉癢,長期紀錄海洋生態的郭道仁驚嘆,在台灣其他海域潛水,要遇到海龜就很困難,更別說如此近距離觀察。

近距離與海龜共游。攝影:陳添寶。

海龜的一舉一動,都吸引遊客目光,由於海龜是用肺呼吸,需要不定時到海面上換氣,因此人們甚至只要站在岸邊,就有機會看到海龜探出頭來。

與海龜相遇,遊客覺得很新鮮,對小琉球人來說,一點都不稀奇,因為這是他們從小看到大的鄰居。曾毓文15年前返鄉經營觀光,回想小時候,長輩們坐在廟口乘涼,常談論今天又有幾隻海龜游進港口,對於海龜為什麼會喜歡上自己的家鄉,他認為主要因為小琉球是珊瑚礁島,食物豐富又有很多孔洞可棲身,除了有的吃有的住,傳統民間信仰也間接守護了海龜。

小琉球有近百座廟宇,因為討海有著太多風險,神明成為小琉球人,祈求平安的重要寄託,傳統宗教裡面,四大神獸包含了龍、鳳、麒麟、龜,早期以捕魚維生的小琉球人不敢冒犯海龜,甚至老一輩討海人還流傳著,海龜會救人的民間傳說,因此小琉球人不殺龜。

海龜是小琉球的生態明星。攝影:陳添寶。

不過近岸的漁業行為,還是對海龜產生影響,許多海龜被誤捕,或受困網中溺斃。2013年,小琉球為了復育漁業資源,全面實施離岸3海浬海域禁止使用刺網,不只讓海洋生態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也降低海龜的致命危機。

海龜之島的盛名,也受到研究人員關注,2011年海洋大學研究團隊,開始在小琉球進行生態調查。小琉球見到的海龜,是保育類的綠蠵龜,由於綠蠵龜愛吃海藻、海草,牠們常趁著漲潮期間,到潮間帶找東西吃,研究人員會在此時進行浮潛調查,到底小琉球周遭海域有多少隻綠蠵龜?牠們只是短暫路過?還是長住?要找到答案,得先建立海龜的身分檔案,也就是Photo ID。

研究人員建立海龜的身分檔案。攝影:陳添寶。

每隻海龜臉上的鱗片大小、形狀、數量都不一樣,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透過照片仔細比對,就能知道牠是哪位,目前研究人員已經辨識出400多隻個體,初步估算平均約有163隻的綠蠵龜,生活在小琉球周遭海域,海洋大學海生所博士生李思緯表示,大約有三成綠蠵龜可能長期住在小琉球,七成的綠蠵龜把小琉球當成中繼站,在這休息成長之後,就會踏上下一個旅程。

其實海龜可說是海洋中的旅行者,小海龜在沙灘上孵化後,會直接奔向大海,然後躲在漂流性馬尾藻下方,順著洋流遷徙,等到4、5歲,開始尋找食物豐富的珊瑚礁或海草床來居住生活,再經過數10年,長成為成龜後,返回出生地繁殖後代。

小琉球得天獨厚,不只海洋珊瑚礁是綠蠵龜的攝食地,白沙海岸更是母龜最佳的產房,每年5-10月,是綠蠵龜上岸產卵的主要季節。夜晚,海洋大學研究人員沿著沙灘巡視,聲響、燈光等人為干擾,都可能會影響綠蠵龜產卵,甚至沙灘上的漂流木與垃圾,都會成為小海龜返回大海的死亡陷阱。

廢棄物讓海龜無法安心長大。攝影:陳添寶。

經過多天的觀察等待,終於在肚仔坪海岸,觀察到一隻母龜上岸。目前在澎湖、蘭嶼、東沙、南沙等地,都有綠蠵龜上岸產卵的紀錄,而在小琉球,平均每年發現3-4隻母龜的蹤跡。

母龜準備產卵,會先用前肢挖個大洞來容納身體,再用後肢在尾巴附近,挖出深約50到60公分的小洞,當做產卵洞,每次約產下100多顆龜卵。完成產卵後,母龜會仔細覆土,從觀察、尋找合適地點、挖洞、產卵到覆土,往往耗盡數小時的時間與精力,最後才緩緩爬回海中。

究竟這些綠蠵龜從哪裡來?又去了哪?2014年研究人員在一隻母龜身上,安裝衛星發報器,追蹤洄游路徑,發現在33天內,牠游了1719公里,回到覓食海域東沙環礁,順利的話,2、3年後牠又會再次踏上遷徙旅程,回到小琉球產卵。

母龜每次約產下100多顆龜卵。攝影:陳添寶。

綠蠵龜在大海中旅行,一切的準備就是為了返鄉,對海龜來說,出生地是永遠無法抹滅的記憶,在茫茫大海中,總有辦法找到回家的路,其實許多小琉球人也一樣,出外求學打拼,時時刻刻等待機會返回故鄉。

潛導蔡宗樺跟遊客詳細解說,與綠蠵龜共游要注意的規範,對他來說小琉球的海洋無比重要。三歲就離開小琉球,這片海洋與綠蠵龜,讓他有機會回鄉發展。

而愛海的潛水人蘇淮,則是看上了小琉球的獨特性,為了長期紀錄海龜生態,特別從外地搬來小琉球居住。蘇淮發現許多綠蠵龜都會在固定海域出沒,所以他開始定點觀察,並比對牠們臉部與身體特徵,幫牠們取名,從「吃貨姐」、「長毛」、「倒頭栽」到「刀疤」等,現在每次下水,他都可以認出這些海龜朋友。

對他來說,能看到朋友都好好安在,就是最欣慰的事,因為海洋裡有太多危機,尤其人為廢棄物,總讓海龜傷痕累累,像是廢棄的線、魚鉤會纏繞住海龜的身體,有些海龜甚至因為廢棄漁網,丟了性命,即使幸運掙脫,也可能失去手腳,還有許多海龜把垃圾當成食物。

受困網中的海龜。攝影:陳添寶。

在蘇淮的鏡頭裡,有從肛門排出塑膠袋的綠蠵龜,有被橡皮圈和鐵夾圈住的河豚,各種海洋生物都深受其害。

小琉球海岸或海漂垃圾,最常見的有兩類型,主要是漁業或遊憩行為產生的,每年來小琉球的觀光客超過40萬人次,尤其最熱門的夏天,氣候炎熱飲品熱銷,累積起來的垃圾量相當可觀,即使這些垃圾沒有流落海洋,每年政府也要花1千萬元,運回屏東處理。

因為看到綠蠵龜的處境,有些小琉球人開始有了改變,蔡宗樺白天帶浮潛,晚上利用自家老房子做起飲料生意,他從減塑當成行動第一步,有些民宿業者,也發起自備盥洗用具的減價行動,並且不再提供一次性小包裝的沐浴乳、洗髮精,畢竟自然資源是小琉球的金雞母,一定得謹慎守護。

共同守護小琉球的自然資源。攝影:陳添寶。

而綠蠵龜要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多,當綠蠵龜成為小琉球的明星物種,帶來無限商機,商機背後是環境承載量逼近飽和的生態危機,寬闊的沙灘,早已被港口堤防、道路切割吞噬,地形變貌,不只母龜找不到適合的產卵地點,甚至產卵之後,因為潮水侵襲,龜寶寶沒有機會孵化。

尤其夏季與假日,島上人滿為患,日日夜夜產生的廢水,直接排入海洋。面對人潮就是錢潮,小琉球到處可見正在大興土木,不論是農地或保安林,合法與不合法的土地,紛紛蓋起民宿或餐廳,就連綠蠵龜重要產卵地,肚仔坪潮間帶的上方,都無法倖免於難,根據琉球鄉公所資料顯示,目前島上有300-400家民宿,有登記的只有68家左右,等於3/4以上的民宿,沒有取得合法建照。

許多民宿沒有取得合法建照。攝影:陳添寶。

小琉球曾經在1980年代,創造一波觀光熱潮,然而過度擷取海洋的後果,讓小琉球一度蕭條到谷底,歷經多次大起大落,海洋生態還沒機會完全恢復,從谷底爬起來的小琉球,已經沒有本錢再輸一次,當各地海洋環境日益惡化的同時,綠蠵龜也沒有退路。

經過50天的等待,小海龜誕生了,緊接而來的是大自然的嚴苛考驗,牠只有1/1000的機率可以順利長大,如果牠是那位幸運兒,數10年後,或許有機會在小琉球再度相遇,記憶中的出生地小琉球,還會是原來的模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