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過去,206的震撼漸漸平息,這場地震造成的土壤液化災區,卻還沉陷在重建的難題裡。206強震,土壤液化成為關注焦點。
土壤液化是土壤因為地震搖動,造成原本在深層的水被擠壓到表層,導致土壤顆粒之間失去結合力,呈現液化狀態,因而支撐力不足,造成房屋傾斜、地層下陷與地下管線破裂等災害。
台南縣安南區溪頂里,是206強震中,土壤液化最嚴重的區域,整個里有2/3的區域發生土壤液化。
一年後,即使是受災較輕微的居民,看著房屋中的裂隙,還是難忘當時的情況。他們擔心,沒有做地質改良,問題持續,裂縫會越來越大。隔著一條街,黃太太面臨的沉陷更嚴重。「這邊我們住20多年,沒有淹過水,結果2016年9月淹了三次, 因為後面的污水系統還沒有做,排水不好,還有土壤液化,房屋下陷。」
黃太太的客廳與廚房,家具減到最少的狀態,東西也都架高,害怕再淹水,更擔心的是房子結構。她輕輕敲著二樓浴室的牆壁,有些地方已經空心,敲起來聲音不一樣,地震之前,敲不出這樣的聲音。
震後一年,為什麼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還是沒有辦法回復到原來水平?
溪頂里受災的房屋,大多是30年以上的透天厝,整排興建,根據台南市工務局的規定,想申請地改補助,必須以整幢為單位,一旦不是所有屋主都同意,就無法申請補助。
有些居民卡在補助的規定,想做卻無法做,也有居民自掏腰包獨立處理,卻造成鄰居的問題。住在惠安街的劉先生,就因為鄰居進行灌漿的地質改良工程,地底的水泥擴散,導致他的房屋嚴重傾斜,不得不做頂升扶正與地質改良。等待施工完成需要三個月,這段時間他只能在外租屋。
過去這一年,許多時間花在溝通,根據工務局的資料,沉陷20公分以上,列為補助對象的有926戶,目前完成整排協商的有732戶,大約八成。過完農曆年,完成協商的,開始動工。
但溪頂里的地質改良,並沒有區域性整合,而是以整幢為單位,個別處理。各幢灌漿深度也都沒有統一。
成功大學都計系與建築系的師生,因為參與科技部的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來到溪頂里駐點,陪伴居民面對重建,發現政府僅以補助來幫助居民,其實是不夠的。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助理教授黃偉茹表示,市府只提供補助,居民必須自己去找廠商來施作,不知道成效,也不知道要怎麼去監督品質,怎麼樣的工法是最適合的,居民也都一堆問號。
廠商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地底下的情況卻還不清楚。台南市工務局長蘇金安表示,2016年11月,營建署補助了6000多萬,會增加300個地質鑽探的點,預定今年底或明年初,會把土壤液化潛勢圖公布。
沒有詳盡資料,不知道液化層的具體情形就進行地改,做了之後,這些三十多年的老屋子,能安全度過下一個地震嗎?一年過去,不但基礎地質資料還在調查,當時政府喊出的土壤液化示範區,也還在紙上。
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陳世明,期待政府能更積極看待這個土壤液化區,應該在過程裡面,獲得相關經驗,做為未來類似災害的參考。
在混亂中,邁開了重建的第一步,老舊建物面臨的中長期問題,要以什麼樣的機制來加強安全?如何克服目前個別進行地改的潛在危險,當前正是進步的機會。
※ 本文轉載自 公視 我們的島【處陷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