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種樹,還要撫育長大 南投林管處分享護樹四撇步 | 環境資訊中心

不只是種樹,還要撫育長大 南投林管處分享護樹四撇步

【2017‧當你種下一棵樹】系列報導

2017年03月14日
本報2017年3月14日南投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當我們種下一棵樹時,以為只需澆水、施肥、除草,樹就會自己長大。事實並非僅只如此!那些想要與人親近,和人互動的行道樹、庭園、公園、校園樹種,種到土裡之後,就開始了撫育的過程,這道理就像孩子出生後需要照顧、引導一般。南投林區管理處與七星綠化環境基金會,提供民眾撫育護樹小撇步,讓樹長得健康又美麗!

撇步1:倒樹的處理

颱風季節常因豪雨導致土壤變軟,再經強風侵襲就頹倒。颱風過後,陽光一曬土壤乾硬後,想把傾倒或歪掉的樹推回來,變成不可能的任務。該怎麼處理才能導正樹木呢?

「如果讓樹維持歪歪的狀態,對樹本身以及周遭環境都不是好事。」七星基金會技術組組長游象君介紹幾個步驟,首先於樹旁的土壤重新灑水,讓土壤軟化,當土壤變軟時,拉動樹身輔助拉繩導正為直立狀態即可。現場示範以高壓水柱沖洗機強力水柱沖開土壤。

「一般新種或三到五年內、2~3米的樹,即便全倒都可參考,重點是鬆開根。」游象君說,一般而言,我們希望樹能直立,對於歪斜忍受度會因人而異;若屬高大的倒樹,則可能需動用到機具。

扶正的樹體,以支架支撐,等待根系穩定、土壤乾燥,恢復直立狀態。

撇步2:懂得退場的支架

為了讓剛移植的樹木穩定,常於周邊架設支架。但支架的目的是輔助,經過一段時間後,應視樹木的成長狀態挪移,才不會反客為主,並造成樹體本身的傷害!南投林區管理處作業課課長楊叔錠表示,支架固定的目的是種植後至新根長出前的輔助,若判斷新根長出來有著力點時,支架就該移除。「樹木開枝散葉,就可以判斷根已經長出來了!」

那麼支架的材料該如何選擇呢?游象君說,理想上以可分解的材料,例如麻繩為主。若為不可降解的材料,一年後樹長大,卻未能鬆開,將影響樹木成長。

游象君以日本支架為例說明,在支架和支架之間使用鐵絲固定,支架和樹木固定之處,則一定使用可降解、自然分解的麻繩。麻繩的壽命大約8個月至1年,即使樹成長茁壯也不至於傷害樹。


支架必須懂得退場。攝影:廖靜蕙

「第一年內原則上應等根系開展,但是我們通常不注意地底下的發展,而只注目於看得到的外部現象。」他說,地底下的成長狀態更值得重視,而非單靠輔助器材。根系長得好,再加上地上的一系列修剪管理維護,才能達到護樹的目的。

除了支架用麻繩固定,樹跟支架的周圍還會增加保護措施。日本喜用松木皮包裹,台灣則使用椰子樹葉鞘,革性纖維的質地柔軟。有了這層保護即能減少樹皮與支架的摩擦,才不會影響樹的成長。

撇步3:修枝,讓樹健康好親近

喬木類樹種長大後,下層的枝條或樹冠茂密,若要樹長得好,就必須進行通透度的修剪,否則影響生長也會影響行人。將枝下修剪到適合的高度,是讓樹更具親和力的基本工作。

「樹種下去之後,不會按照我們的方法長。」在野外的樹或可如此,但長在有人活動之處就會覺得不易親近。游象君提醒,樹從小種下後,就要開始引導、修剪,那個形象有如孩子們畫的樹,有樹幹、樹冠,還有人可以在樹蔭下乘涼。

一些修剪方式直接將樹冠剪得光禿禿,游象君提醒,修剪時應盡量以對景觀視覺、環境、樹體都是友善的方式「疏剪」,例如茂密的樹冠層可以「打薄」,增加樹冠層的穿透度,讓光線容易投射,並因此營造了樹蔭下良好的環境。當枝葉受到陽光照射,也會長得好。


修枝。攝影:廖靜蕙

另外,修剪的位置也會影響樹木的健康,一旦傷口不易癒合,就容易形成乾枯的幹頭,一些蜘蛛、節肢動物往裡面住,久而久之形成樹洞,風一吹就可能因為脆弱而折倒,形成安全問題。

通常修剪過程由一組人進行,有一位爬樹,另一位則在樹下引導。「在高空會有空間的迷失感,需有輔助的人告知枝條位置。」而安全繩固定是爬樹的標準做法。

修樹是為了健康,其次才是景觀。至於修枝何時進行?游象君說,從樹苗就開始就得進行誘導至欲達成的型態,尤其是以景觀為重點的庭園樹,更須符合視覺感受的需求。他建議,行道樹、校園、公園、庭院樹都應每年修剪。

撇步4:碎枝,堆肥並營造生態

修剪的枝條不要視為垃圾丟到垃圾桶喔!適度的處理之後,好處多多。現場利用「枝葉粉碎機」將枝條打碎,如此可加速分解、轉換成木質堆肥的速度;碎木經過2~3個月發酵,完全腐熟之後,就成了有機肥料,循環使用於增加土壤肥力。除了堆肥,還能營造生態,讓獨角仙來這裡產卵、成長。


碎枝,堆肥並營造生態。攝影:廖靜蕙

游象君說,獨角仙每年5~7月羽化後會出現,公蟲的顎較為發達,先出發咬開樹皮讓汁液流出讓母蟲吃;吃飽之後,交配繁殖完成一生的使命。這些汁液也吸引蜜蜂、蝴蝶陸續到訪。

護樹,做對了嗎?

行道樹、庭園、校園、公園的樹木,常伴隨割草機所到之處,傷痕累累。「割草機無論是刀片或牛筋繩,威力都十分強大,常常造成傷害,割傷之處易造成腐朽。」此時的對策就是利用裝置避免或減少傷害。一些縣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會使用PVC塑膠管切開套用,但民眾可使用簡單、容易取得的材料,如木片、竹片、椰子樹葉鞘或有機的麻繩綁住,減少撞擊。


防止割草機傷害的方法。攝影:廖靜蕙。

此外,在樹穴底下使用不透光的不織布或雜草抑制蓆墊底,再以石頭或有機材質鋪在上面,由於底層不透光的特性不易長草,樹穴沒有草或只有少許的草以手拔,就不需除草機巡弋,避開或緩解割草機造成的傷害。

那麼,又該如何施肥才有效?楊叔錠表示,通常樹冠多寬,樹根就跟著長多大,例如,樹冠離基部30公分,那就是鬚根最多之處。鬚根是根部的末端,會吸養分、水分。水滲下去時目的是讓末端的鬚根吸收得到,施肥也是這個原理。所以施肥時要參考樹冠的寬度,揣摩鬚根位置,再稍微挖個淺溝將有機介質撒播下去,讓鬚根吸收得到。切忌將整個肥料灑播於樹頭,若介質有問題,就會快速感染。

另外,種在盆子裡的植物,必須每年換土,因為裡面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改變了,對樹木沒有幫助。換下的土可能包含樹根或其他的壞菌,因此最好是丟到垃圾桶,而非丟回野外,避免廢土中孳生的病黴菌影響野外的土壤。

一棵樹,一個生態系

當你種了一棵樹,隨著樹長大,吸引蜘蛛之類的節肢動物前來,光臘樹有鍬形蟲、獨角仙來吸收枝液,開花時期會有蜜蜂和蝴蝶,接著牠們的天敵出現了,野鳥、松鼠現身,蛇也來了,引來一連串的生態接力。

楊叔錠說,樹會吸引成群的昆蟲來訪,例如光臘樹聚集甲蟲、或成群的毛毛蟲,不一定會造成樹體的傷害,但若因距離居家或人類活動範圍較近,需適度處理時,防治上建議以生物性或對環境沒有危害的方式,例如使用胡椒水或辣椒水;反之,不要使用對環境有害的農藥。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