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樹木更要提高綠覆率 北北基高8候選人簽「城市綠化」承諾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善待樹木更要提高綠覆率 北北基高8候選人簽「城市綠化」承諾書

2022年11月24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

2022九合一地方大選即將登場,樹保團體發現,六都政見發表會中,與城市綠化與樹木保護相關的政見幾乎缺席,僅林佳龍提出「一市民一樹木」計畫,於是在今天(24日)召開記者會,邀請地方首長候選人簽署「城市綠化與樹木保護」承諾書,成立專責單位,提高都市綠覆率。

台灣樹人會秘書長潘翰疆指出,台北市今年10月發生關水門爭議,很可惜各界多聚焦在泡水車與SOP操作等政治口水,更宏觀來看,可以是極端氣候下,城市治理與氣候變遷調適的重大課題。

樹保團體呼籲未來的市長們善待樹木,保護城市中的林蔭、綠地、生態,樹木更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圖為台北市行道樹。圖為台北市劍潭山。攝影:吳奇諺。資料照。

樹保團體呼籲未來的市長們善待樹木,保護城市中的林蔭、綠地、生態,樹木更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圖為台北市行道樹。圖為台北市劍潭山。攝影:吳奇諺。資料照。

未見綠化、樹保政見 民團籲候選人保護城市綠地

今年11月已入深秋,中南部高溫還時常站上30°C。森林城市協會、台灣樹人會、新北市看守土城愛綠協會今天舉行「城市綠化與樹木保護政見在哪裡?」記者會,邀請地方首長候選人簽署「城市綠化與樹木保護」承諾書,呼籲未來的市長們善待樹木,保護城市中的林蔭、綠地、生態,樹木更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

承諾書訴求包括,仿效新加坡花園城市發展委員會,成立市長主持的府級「綠政委員會」,每月召開會議討論綠化、樹木移植與生態衝擊工程評估等;四年林蔭覆蓋率、綠覆率增10%;公園綠地「林蔭率」達七成;建立樹木電子健保卡,紀錄養護歷史、健康狀態等。

北市候選人蔣萬安、陳時中、黃珊珊,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柯志恩都已簽署,六都之外則有基隆市長候選人陳薇仲簽署。

「城市綠化與樹木保護」承諾書。圖片來源:森林城市協會提供

森林城市協會說明,因時間倉促、聯繫不完全,僅先公布部分候選人回應,希望透過記者會邀請未能及時表態的候選人加入連署,或公開提出自己的城市綠化與樹木保護政見承諾。

種樹就像生小孩 學者:選舉是一時的,種樹是永久的

對於候選人的簽署情況,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說明,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有修正1-2條,黃珊珊、陳時中因修正幅度較高,承諾水準略為下降,視為自提版本簽署。不過,三位候選人皆同意成立老樹保護專責單位、城市林蔭和綠覆率持續增加,不同意的項目為成立城市綠化局。

另外,黃珊珊額外承諾公園綠覆率達80%,陳時中承諾超過3公尺的人行道將補植行道樹。

台灣樹人會秘書長潘翰疆表示,台北市現行樹木保護委員會僅管理老樹,樹木管理業務散略在文化局、公園處、大地處、都發局、教育局等各局處,希望未來成立專責單位,統一規劃樹木棲地生態,包括都市計畫或大型開發案。攝影:劉庭莉

台灣樹人會秘書長潘翰疆表示,台北市現行樹木保護委員會僅管理老樹,樹木管理業務散略在文化局、公園處、大地處、都發局、教育局等各局處,希望未來成立專責單位,統一規劃樹木棲地生態,包括都市計畫或大型開發案。攝影:劉庭莉

新北市民人均綠地面積六都最低,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也提出自己的城市綠化方案,未來將成立「樹木植栽委員會」,四年在新北市種植400萬棵樹,實踐一市民一樹木。

新北市政府樹木保護委員會委員廖鎮洲對此表示樂見,他也提醒,關鍵在於後續20年的森林撫育,應該妥善選擇種樹地點,樹保委員會成員需有實務森林撫育經驗、林木疫病、病蟲害管理、土壤專長等專家,「才是玩真的」。

「對我們來講,種樹是長遠之計、需要縝密規劃。」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感嘆,選舉期間易因政治因素導致議題失焦,無法理性討論,「選舉是一時的,種樹是永久的,」種樹是永續承諾,就像生小孩一樣」,後續養護才是大問題。

邱祈榮指出,目前最關鍵問題是,執政者不知道為什麼種樹。如果想要降低都市熱島效應、都市空間不足,應先著手都市更新,若為了達成種樹目標,都種在偏遠山區、海邊,就不符合氣候調適的目的。

一個先進國家的都市,都有很多平地森林

「一個先進國家的都市,都有很多平地森林。」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表示,森林碳匯為國際間重視的碳吸收項目,樂見地方首長候選人提出種樹政見,在未來帶動影響其他縣市。

柳婉郁也提出,地方政府的樹木委員會通常由建設相關局處成立,主要負責公部門的都市林規劃,若「樹木植栽委員會」能擴及農地、林地的造林,將可望提升樹木碳匯、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等功能,甚至進一步規劃碳權申請與交易,滿足淨零需求。

400萬棵樹需要多少地? 學者:往郊區或山區可行性較高

種樹也要先有空間規劃。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張世杰評估,如果以一般森林種植密度每公頃1500棵樹來計算,400萬棵樹需要的土地面積約為2667公頃。他認為,都會區寸土寸金,當公園綠地與其他土地利用形式產生排擠效應,從郊區或山區森林著手的可行性較高。

台灣護樹協會理事長陳文彬則認為,種樹、護樹應該在每個政府單位形成常識與文化,不應該只有固定單位專責。除了林佳龍,其他地方首長都應有種樹、護樹的專業諮詢顧問及團隊,「歡迎每個政黨都來推廣種樹、護樹理念。」

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強調,種植樹木需要考量地點的環境、氣候,樹木有各自的生長需求與腹地大小要求,並考量高固碳、景觀、生物多樣性等不同目的來選擇樹種。圖為資料照。圖片來源:陳柏樟提供

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強調,種植樹木需要考量地點的環境、氣候,樹木有各自的生長需求與腹地大小要求,並考量高固碳、景觀、生物多樣性等不同目的來選擇樹種。圖為資料照。圖片來源:陳柏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