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加強清淤 32%仍淤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石門水庫加強清淤 32%仍淤積

2017年03月21日
摘錄自2017年3月21日自由時報大溪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石門水庫集水區從去年12月起,因降雨不多導致水情告急,水位下滑後也是清除淤積的最佳時機,北區水資源局今年上半年的清淤目標從原先規劃的46萬立方公尺,增加到69萬立方公尺,去年11月淤積量還有1億118萬立方公尺,截至今年2月已降為1億86萬立方公尺,仍佔水庫蓄水量32.6%,也就是有近1/3的比例淤積。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局長江明郎指出,石門水庫從民國88年的九二一地震後,集水區有大範圍的土石鬆動,93年的艾利颱風又帶來2788萬立方公尺的淤積量,颱風暴雨沖刷造成水庫淤積愈來愈多,石門水庫每年平均的入砂量多達342萬立方公尺,每年平均清淤量254萬立方公尺(含水力排砂190萬立方公尺、阿姆坪64萬立方公尺),清淤的速度趕不上淤積,淤砂清不勝清。

江明郎說,石門水庫清淤工作包括陸挖、壩前抽泥浚渫工程和水力排砂3項方式,陸挖集中在羅浮橋下、義興壩攔砂壩,水力排砂清淤是利用颱風洪水期間透過底孔排砂,每年汛期排砂約1百萬立方公尺,依無價料浚渫及清運成本估算,可減少約5億元的清淤成本,減少國庫支出,對水庫永續經營大有助益。

北水局正在規劃興建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預計民國111年完工,屆時每年可再增加64萬立方公尺的清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