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昕:從全有全無的魚槍管理 看台灣島上的人與海洋關係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王南昕:從全有全無的魚槍管理 看台灣島上的人與海洋關係

2017年05月09日
作者:王南昕(澎湖青年陣線執行長)

漁業署在2017年3月10日公告了「魚槍採捕水產動物禁漁區管制措施」草案之後,潛水打魚的議題在相關社群中炒得沸沸揚揚,討論卻永遠出不了同溫層。支持方的論點不外乎是:打魚是最親近海洋的休閒運動,而反對打魚的人則說:禁止打魚才能解決漁業枯竭的問題。然而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雙方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參與討論、關心此議題的人,大多是常常在海裡從事海洋活動及關心海洋的人。

筆者對這件事情,是感到很羞恥的,理由在於:我們只有海鮮文化。當大陸思維的島民正在大啖海鮮的時候,沒有人知道海鮮從何而來,也不會知道捕魚的方法有哪些,別談打魚合不合法,跟自己有什麼關係,更不要遑論要如何當一個有智慧的消費者,如何聰明地購買海鮮。

作者照片。澎湖青年陣線執行長 王南昕。
澎湖青年陣線執行長王南昕。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然而這樣落後的思維,一個不正視海洋的政府絕對是領頭羊:過去,我們在漁業的管理上,過去對打魚是沒有控管的,也沒有漁獲量或是打魚人次等資料統計,我們將打魚當作一個地下活動、或是地下黑市看待。現今,我們發現海洋枯竭的問題之後,現在要將其全面禁止。

「要不全面開放、要不全面禁止」這套非黑即白制定法律的方式,是非常不科學,非常不專業,也非常怠惰的。就如同一個政府一開始不制定交通規則,後來發現車禍太過頻繁之後,乾脆禁止開車。或是政府一開始不制定網路資訊管理的法規,後來發現網路的發達導致許多問題之後,全面禁止使用網路。

我們從中發現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的政府根本不重視我們的海洋!

我們投入在取締非法漁業的資源極少,導致沒有執法能量,沒有錢、沒有人、沒有完善的取締的硬體設備,讓執法單位現實上難以實行。就因為沒有執法能量,所以我們只有兩種選擇:全面禁止以及全面開放。因為若是制定較為合理、符合現實的法規,也沒有人力取締,最後只會淪為紙上法規。有環保人士屈就於現實地表示:「我們認同將相關法規制定地更精確,但台灣沒有執法能量啊,所以制定了也難以執行。目前只有兩種選擇的狀況下,站在環保人士的角度,就勉為其難地選擇全面禁止吧!」

政府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將過去沒有花心思管理造成的後果,以及現況在海洋管理無能,要打魚的人共同承擔。我們應該包容政府過去造成的錯誤嗎?我們應該容忍政府,只給我們兩個都不符合現實的選項嗎?我們難道應該勉為其難,選擇一個「沒那麼差」的選項嗎?

台灣在戒嚴時期,從事任何海洋活動都是被禁止的,包含所有的海洋運動,甚至去海邊是被禁止的。剛解嚴的時候,從事海上活動申請的程序極度繁瑣,甚至要藉著人際關係才能得到核准。循著歷史的脈絡,台灣過去沒有管理海洋的經驗,我們現在才正要開始學習管理海洋。

楊維晟作品 台東海岸線 沙灘 鐵路
我們現在才正要開始學習管理海洋。圖為台東海岸線。攝影:楊維晟。

然而解嚴至今已過30年,我們還要容忍政府以鎖國思維管理海洋多久?如果政府繼續以這樣的思維看待海洋,外加部分島上的居民由於不久的過去遷移自不靠海的地方,本身就缺乏在海洋生活的文化的基礎。政府的態度外加歷史因素,兩者惡性循環之下,我們的海洋文化無法累積,人民對海洋議題討論低落,當然不可能培育出具有專業海洋管理能力的公務單位。

體制的問題本來就存在,而魚槍的議題剛好將整個體制問題,血淋淋地攤開在大眾眼前。現在正是時候指出問題的所在!現在正是時候正視問題的根本!我們不應該包容現況,導致台灣在發展海洋上停滯不前!

我是台南人,我因為愛海所以移居到澎湖。深入澎湖之後,我了解當地各種漁業的運作,也親身見識到,澎湖如此大的海域,取締非法漁業的執法,卻只依靠在幾位正義之士身上。然而今天政府又即將執行一項怠惰的政策,讓我實在非常心痛。

我要呼籲政府,不要逃避管理海洋的責任,盡快成立海洋部,用一個專業部門的高度專門管理海洋,避免相關的問題老是在幾個部門中被當皮球踢來踢去;加重非法漁業的罰則,除了嚇阻的效果之外,更要支持海洋部的營運。針對打魚的規範,我支持以科學的態度,針對魚的大小、種類、季節、每次打魚的總量進行管制;發放打魚執照,並將商業打魚與休閒打魚區分,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必須通過考試,確認對漁業法規熟悉,才得以發放;設定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換照一次,換照時,必須出席政府規劃的課程才得以換照,而課程內容必須包含海洋管理相關的新法令宣導,以及海洋保育知識。

我反對全面開放打魚,我也反對全面禁止打魚。我支持用更專業的角度,看待所有人類與海洋的關係,並且讓打魚成為合法且管理的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