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小農必須走出自己特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蔡總統:小農必須走出自己特色

2017年07月03日
摘錄自2017年7月3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總統蔡英文7月3日說,小農制度是維持社會穩定、所得平均分配的重要方式,台灣人要的農業生產模式不是大規模生產,但小農制成本高,要戰勝大國就必須要有自己特色。

天下雜誌2017年邁入第36週年,7月3日舉辦幸福台灣味發表會暨論壇,邀請蔡總統體驗台灣在地食材冷知識網路遊戲,並在現場針對主辦單位準備的3段小農影片問題做回應,包含如何讓更多人支持小農又不會破壞小農獨特性、每天都吃飯嗎、知不知道自己吃的米是什麼品種等。

蔡總統指出,台灣糧食自給率偏低,原因是台灣生產了許多稻米卻進口許多雜糧,台灣農業種植比例必須調整,農委會鼓勵農夫種雜糧,其中以有機、無毒、在地的最好,因為台灣屬小農制國家,農業生產成本較高,若要戰勝其他大國,就必須要有自己特色。

蔡總統說,她個人是支持小農制度的,她認為農業小農制是維持社會穩定、所得分配平均的最好方式,但前提是必須讓小農生產符合經濟效益、小農所得必須跟一般非農業所得是一樣或更高。

蔡總統表示,如果台灣農業生產走向大規模,「那不是台灣人要的農業生產模式」,小農存在非常重要,農委會必須有一套完整措施讓小農可以在市場上展現自己與大宗生產的不同,擁有個人故事及食材特色,可以讓小農食材更有故事性、價值更高。

蔡總統也提到,她見過許多年輕的小農,那些小農參加座談時都穿得很時髦,但他們的食材包含包裝都有個人特色,且多數都是直接供應給高消費群,像是好的餐廳、注重食材安全的家庭等。

蔡總統表示,在國宴裡每一道菜叫什麼名字、用了什麼食材都會清楚標記,許多賓客都會帶回家做紀念品,若在餐廳用餐時,每個餐廳都能使用這個方式跟生產小農有直接的連結,這種朔源制度也可以讓小農持續壯大、持續追尋食材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