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保護生態「種源庫」 澎湖東西吉廊道應完全禁漁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黑潮:保護生態「種源庫」 澎湖東西吉廊道應完全禁漁

聲明稿:支持盡速將澎湖「東西吉廊道海域」劃設為「完全禁漁區」

2017年07月14日
作者: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2010年,轟動全球的紀錄片《魚線的盡頭》已揭發全球漁業枯竭真相,台灣身為世界漁業大國,國人平均食魚量為全球第四名。然而,2016年時南方澳鯖魚過度捕撈導致價格崩盤剩每斤17元,家家戶戶愛吃的白鯧魚、剝皮魚、黃魚等魚種,也因破壞性漁法與無人管理海洋資源,導致魚體越來越小,台中、澎湖、花蓮、台東、綠島等地的漁獲狀況更是一年不如一年,漁業枯竭是全世界正在共同承擔的問題,台灣也應該停止破罐子破摔的自我放棄態度。

台灣沿海漁業資源分區、分級、全面管理的需求已到刻不容緩的存亡之秋!

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公開資料。

澎湖東西吉廊道位置圖。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公開資料。

2005年澳洲第一屆國際海洋保護區大會中,建立全球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MPA)體系以解決日漸滅絕的海洋資源,成為國際間的共識,也被視為最節省成本又具效力的方式之一。2010年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CBD-COP10)所設立的愛知目標中,第11項即為「2020年全球需要有17%陸域、10%海洋被納入保護區」。落實海洋保護區已是國際間為維護及保育海洋資源的主要共識,更成為各國政府管理海洋資源的必要手段之一。

漁業署聲稱台灣擁有30個漁業資源保護區。但是長期研究海洋保護區的邵廣昭博士曾在「台灣海洋保護區的現况與挑戰」中指出:「MPA 即使劃設範圍再大,若未能落實管理取締,即有如紙上公園,毫無意義及功能。」而台灣目前真正落實海洋保護區管理的,僅有「潮境海洋資源保育區」,在四個月的時間就看見魚群回歸。落實海洋保護區執法、經營與管理,能夠讓保護區內的魚類得到休息與繁衍的空間,成為一個海域的「種源庫」,實踐所謂「海洋銀行」概念,當保護區內的魚群被保護到族群穩定之時就成為「本金」,產生的外溢效應,也就是游出保護區之外的魚則成為「利息」,游出去的魚則成為漁民捕撈的對象,保護區越穩定,越快使漁民脫離無魚可捕的窘境。

東西吉廊道是目前最迫切也最有劃設保護區潛力的海域!

東西吉廊道位於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內,屬於國家公園管轄海域,理應不得採捕任何野生動物,但是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讓漁民生計與生態保育不相衝突,特別允許設籍於南方四島的漁民可以採用傳統漁法捕魚。

在過去因為執法人力不足且社會意識也還不重視的情況下,東西吉廊道周圍充滿毒電炸魚、中國漁船越界捕撈等種種破壞式漁業活動,造成該區海洋資源匱乏,在無魚可捕的情況下,漁民也就日益鮮少利用這個海域。然而,就在近兩年「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警察隊」與「海巡署第八(澎湖)海巡隊」攜手合作落實執法,強力驅逐中國漁船、將毒電炸魚者移送法辦,排除破壞性的非法捕撈後,大量的魚群回來,直接帶動起了潛水、浮潛、跳島觀光等地方旅遊產業。

東西吉廊道面積約1200公頃,只佔整個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面積的3%,亦非漁民賴以維生的主要捕撈區域,在現況條件考量之下,應盡速劃設為完全禁漁區,建立「種源庫」,落實執法。當漁群數量持續增加,向外擴散到其他海域,漁民就可以在97%的海域持續捕撈漁獲,海洋資源才能真正永續發展。

由於上述理由,本會整理以下四點聲明:

  1. 本會支持網友自主發起「東西吉廊道盡速劃設成為禁漁區」連署行動,並且落實執法,也在此邀請社會大眾共同響應,一起參與這個「真正落實管理」的海洋保護區建立過程,立即參與連署。連署網址:http://join.gov.tw/idea/detail/2abb840c-b02a-4cbe-8bd2-b7a6db5099a3 
  2. 呼籲澎湖縣政府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盡速主動出面辦理溝通協調會議,承擔起主管機關應負起的角色與責任。
  3. 呼籲臨海的其他縣市政府,應盡速盤點所轄海域之保護區現況,為漁民也為全人類的下一代,留下生命盎然的台灣海洋。
  4. 呼籲政府應盡速成立海洋專責機構,將散落各地的海洋管理與調查的資源統整,以資源的永續利用為前提,規劃台灣海洋保育政策的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