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還是獵奇?  八煙人潮再次考驗「里山」初衷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學習還是獵奇?  八煙人潮再次考驗「里山」初衷

2017年08月25日
本報2017年8月22日新北訊,編輯室整理報導

去(2016)年底八煙聚落才因封村問題村民內鬨大起,今(2017)年隨著生態短片《重返里山》的發布,又吸引大批民眾侵門踏戶,如何拿捏「學習」與「獵奇」的兩種人潮,減低在地傷害,再度成為八煙聚落難題。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拍攝生態短片《重返里山》,紀錄生活在國道三號苗栗通霄路段淺山環境的人、生物及土地間的關係,描述影片主角「田鱉伯」劉定峯父子因「大田鱉」的發現而化解疏離的故事,3月發布迄今已獲72萬人點閱,並榮獲「第50屆休士頓國際影展(WorldFest Houston)」紀錄片類白金獎(Platinum Remi Awards)殊榮。

然而,聯合報報導,五個月來卻不斷有民眾闖入田間,侵擾當地田區、生態及居民。當旅客只想到秘境打卡拍照,原先想傳達里山精神的本質失了焦,也加深社區裂痕。

八煙聚落遊客眾多,當地也面臨人潮帶來的各種問題。圖片來源:台灣濕地網。
八煙聚落遊客眾多,當地也面臨人潮帶來的各種問題。圖片來源:台灣濕地網。

除了八煙,貢寮水梯田也陷入同樣困境。每年11月為東北角芒花季,貢寮草嶺古道、桃源谷步道為熱門景點,據台鐵統計,福隆車站於花季期間,週末進站人數約3000多人,較淡季多出2倍。中國時報報導,當地住戶林小姐表示,貢寮山區農村皆為私人土地,住戶大多為高齡長者,希望在那邊平靜耕作安享晚年,然而連續幾周末遊客不停進入,造成住戶不便。長輩被迫「周休二日」離村暫避人潮。

對此,人禾基金會研究員方韻如分享過去經驗。聯合報報導,面對此困境,她建議採取「對外消極、對內積極」的方式:先凝聚當地整體共識,穩定內部後再對外宣導。他們減少臉書粉絲團等對外公布播種、收割的時間地點,減少外人「獵奇」的管道,並加重力道在團體預約解說。

人禾基金會研究員方韻如建議當地採取「對外消極、對內積極」的方式,以凝聚在地共識,並減少人潮對在地的傷害。圖片來源:賴智鵬。
人禾基金會研究員方韻如建議當地採取「對外消極、對內積極」的方式,以凝聚在地共識,並減少人潮對在地的傷害。圖片來源:賴鵬智。

里山倡議的願景是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使土地和自然資源的地景得以受到保護與重建。然而,失去生物多樣性考量的「里山」,僅僅是吸引觀光熱潮的「文青詞彙」而已,大量人潮更可能對農村生態造成破壞,對當地造成傷害。八煙聚落是否淪為僅供觀光客拍照打卡的「金城武樹」?或許政府與在地都需要更多元與深度的思考。

從復育到環境教育,政府與民間團體都在邊做邊學,並留下經驗。聯合報報導,師大環教所長葉欣誠認為,政府為推廣環境教育拍攝影片、發布新聞,往往看熱鬧心態的民眾會比目標推廣對象更多,也代表國內環境教育仍有所不足,為避免干擾地方居民的現象持續發生,輔導單位有必要先深度參與社會討論,了解當地社區想要及不想要發生的狀況及訴求,並盡可能地做好總量管制,才能減輕造成傷害當地的副作用。

※ 本文轉載自台灣濕地網,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