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從無常到無悔 以大海為師 海豚為名的人 | 環境資訊中心

【你來報報】從無常到無悔 以大海為師 海豚為名的人

2017年09月12日
本報2017年9月12日嘉義訊,公民記者洪佳如報導

長年參與鯨豚活體擱淺救援的李昕育,從2010年5月至2016底,經歷25場活體救援行動,而嘉義荒野協會本月初的講座,是鯨豚救援志工李昕育以「擱淺鯨豚教我的事」為題所進行的第六場演講。

李昕育開口第一句是詢問大家他能不能脫鞋演講。樣子很接地氣。第二句是:「每一次相遇都不是理所當然,人生有幾次機會把生命故事帶給另一個人?」

李昕育講解鯨豚身體構造中,洪佳如攝
李昕育講解鯨豚身體構造中,洪佳如攝

以大海為師的他,為自己起了一個自然名——海豚。自從擔任救援志工,七年來,海豚在昕育生命中扮演了舉重若輕的角色,彷彿成為人生的轉捩點,讓自己從一個過往不會注意到環境議題,庸庸碌碌求生存的人,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主動給予時間與心力。誠如《小王子》書中所言,「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不過他也再三提醒,不是一定非得像自己一樣擔任鯨豚救援志工不可。靜下心,好好思索投入的初衷、本心,不要像自己一樣一頭栽入,經過反覆撞牆,最後選擇以分享的方式,將大海教會自己的一堂課繼續傳遞。

李昕育笑說,真的沒有人會細數曾經救過幾次海豚,但他發願分享,於是花了好幾個晚上,上網查詢過往的記錄與新聞,回憶一條條有如隕星的生命。

首先從鯨豚與魚類差異開始細細說起,為什麼大眾需要明白鯨豚生理結構?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緣碰上海豚擱淺,民眾的不當處理如堵住氣孔,反而會對鯨豚造成更嚴重的傷害。過程中有「三要四不」口訣——扶正、保濕、紀錄呼吸心跳、確保不日曬、不站在頭尾附近、不拉扯、不喧嘩。

李昕育再三向聽眾提醒,野生動物有一定的防備與攻擊性需要保持距離。過去他的手臂就有曾被海豚牙齒劃傷的經驗,在送往急救室時,屢屢聽到民眾開口問道「海豚會咬人喔?」,讓躺在病床上的他,只能苦笑回答解釋「會!因為鯨豚是野生動物,所以牠們還有野性的...。」

對他而言,在救援鯨豚時,獸醫師是醫生,志工是看護而不是家人,因此,不會對病人做的事情,就不要對海豚做,需要放手時懂得捨得。需要救援的鯨豚,第一時間往往連浮都浮不起來,為了確保牠們安全呼吸,直到自行漂浮之前,身邊都需要志工,站在水中扶著身軀做保定。觀察鯨豚身體細微動作與生理變化,鯨豚志工往往是第一時間注意、回報的人。

「我不是獸醫,沒有專業;不是有錢人,沒有錢;但我是工人,我有時間。」他曾許下不要讓鯨豚死在人手不足的心願,因此時常接起電話,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幹!真的假的啦?」搔著頭請假、排假連忙上陣。全台各地,就是這樣仰靠著好幾位鯨豚志工,將生命放在心上的人們,以人力代替浪花,讓擱淺鯨豚有機會從陸地重返大海。

擔任救援鯨豚志工時所攝,李昕育提供
擔任救援鯨豚志工時所攝,李昕育提供。

最讓李昕育印象深刻的是經驗,最讓李昕育印象深刻的是經驗,莫過於救援天數第二長(64天)的瓶鼻海豚——順子,時常望著池子,對著牠痴痴的笑,親密的貼心照顧,內心產生悸動,後來卻非常後悔與之如此親密。新聞報導指出,孩子試圖騎在海豚背上,他一眼就認出是順子,長時間接觸人類的經驗,因親人而帶來危險,讓他相當懊悔與自責。另一件打擊甚深的是小虎鯨阿淦的生命故事,只要一天沒辦法游泳便需要人手保定,這一扶就是兩週,扶正志工身旁搭配紀錄志工,每天至少需要48位人手輪班,66天的救援可是野放五天之後卻收到死亡消息,死因一張漁網纏繞致死,李昕育忍不住直呼「這完全不成比例」,在救援過程中,死亡往往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死後的鯨豚製成標本、解剖,努力累積用生命換來的經驗。

照片中的短肢領航鯨名為小梧子,死後解剖發現甫斷奶的牠,胃裡滿滿都是塑膠袋,李昕育提供。
照片中的短肢領航鯨名為小梧子,死後解剖發現甫斷奶的牠,胃裡滿滿都是塑膠袋,李昕育提供。

擔任救援志工期間,李昕育逐漸從新手變老手,在照顧取名為阿公的年邁糙齒海豚時,他瞥見了新任志工的手指微微顫抖,熟悉的動作。這一次,換他出聲執行死後的紀錄與行動。他說「雖然死了,我們要像活著一樣對待。」一行志工小心翼翼抬起擔架,注意不要刮傷尾鰭,持著來時的謹慎態度送牠離開。對李昕育而言,最無力的是救不了擱淺鯨豚,到最後,卻發現其實是自己被那些擱淺的鯨豚救了...。

曾經聽過擔任鯨豚志工的朋友自問,是不是只為了滿足幫助動物的欲望?尤其對第一線的研究人員、志工,相信心中永遠都存在這樣的掙扎,同樣的,李昕育也是。從無常到無悔,聽他分享,很像在看老天爺下的一場棋局,故事一一到位。

赤著腳開場,連續講了幾次所有相遇都不是偶然,態度謙遜卻講的非常篤定,單純處在聽眾的立場而言,已經很久沒有遇到這般質地的講者,不說教只是攤開生命曾經有過的相遇,僅僅而已。在古老的故事裡,鯨魚是大海的使者,將重要的啟示譜成曲子向世界傳誦訊息,希望藉由文章的分享,能夠讓海洋捎給人們的訊息被看見、被注意,讓這趟生命旅行繼續下去。

「擱淺鯨豚教我的事」講座。洪佳如攝
「擱淺鯨豚教我的事」講座。洪佳如攝。

※本文由講者李昕育協同整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