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報告:10大瀕死河 5條在亞洲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WWF報告:10大瀕死河 5條在亞洲

2007年03月21日
摘錄自2007年3月20日外電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日發表報告指出,未來數十年,汙染、興建水庫、氣候變遷等因素可能毀掉一些世上最重要的河流,造成嚴重的水荒,並使一些淡水物種滅絕。報告特別提及全球10大瀕臨危機的河流流域,而亞洲就占了5條。這些河流是歐洲的多瑙河、北美的格蘭德河、南美的拉布拉他河、亞洲的長江、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怒江、恆河、印度河、非洲的尼羅河,以及澳洲的墨瑞—達令河,名列其中的亞洲5大河共哺育8億7千多萬人。

報告指長江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嚴重污染情況,這是受到急速及大規模的工業及國內發展所致。在過去50年,污水、工業廢料及輪船排放物,令長江的污染程度加劇7成,成為中國工業急速發展的最大犧牲品。由德國流經東南歐入黑海的多瑙河,因為建了太多水壩,以致四周的濕地流失了8成,威脅河內生物及植物生態。非洲最大的尼羅河,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估計到了2025年,可能會面臨缺水危機。

WWF在一項報告中指出,外來物種的入侵和汙染也是各大河流面臨的嚴重威脅,各國政府必須加倍致力於保護河流、湖泊與濕地,因為它們為無數生靈提供飲用水、食物及農業灌溉用水,然而各國政府並未以必要措施遏止淡水系統的過度開發,以致全球一萬種淡水物種當中的十分之一已經滅絕或瀕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