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藝術沙龍大賞 浪漫細膩的法式美感
法國梅尼古特生態影展是一場想像生態的影像盛會,也是一場想像生態的藝術盛會,這裡指的藝術,並不是泛指所有藝術形式的總稱,而是從較學院派的美術定義「Fine Art(beaux-arts)」,挑選三種創作媒材:繪畫、雕塑、攝影,由梅尼古特影展所舉辦的生態藝術沙龍大賞!
雖然舉辦在偏僻小鎮,梅尼古特影展的人氣仍是居高不下,除了前來參觀的民眾外,還吸引了眾多的創作者,這其中不僅有影像工作者,還有從事美術創作的藝術家。
在每年梅尼古特影展開放影像徵件時,同時也開放藝術徵件與工作坊提案,藝術家們必須準備好自己的作品簡介與工作坊進行方式,交由影展單位進行初選,影展單位會視作品內容與形式,將入選的作品安置在適合的展覽空間,例如以裱框展示的繪畫與攝影,會放在影展會場的眾多隔間牆上,讓觀眾一間一間半開放的持續閱讀;另外較立體擺放、懸掛、和需要在空間中讓觀眾走動的雕塑,就會放在距離影展會場十公分之內路程的老房舍、教堂、或其他閒置空間中。
像版畫藝術家梭兒(Soazig Dreano)的作品形式複雜,她有平面單張的木製版畫、也有必須拿起來翻閱的寫生書、和懸掛式的作品,所以她的作品被安置在舊房舍的最裡面的小房間。記得那個下午的太陽非常大,我躲在古老的石砌屋中,閱讀她用日本毛筆所畫下的冰島寫生書,在山、鳥、與鯨魚的線條裡,我彷彿不在影展,感受到一股涼爽、安靜、空靈!真是再夢幻也不過了。
梭兒的作品風格隨性,但其實本人很怕生,她提到在三年前,當她第一次參觀梅尼古特影展時,她一個人也不認識,想跟別人介紹自己的作品,卻又覺得害羞,只想逃回家結束這一切,但漸漸的,這三年來她認識越來越多同好者,在今年,她不但入選藝術大賞,還主持版畫工作坊給參觀民眾。
接受採訪的同時,梭兒正細心的帶著工作坊學員,體驗木製版畫的創作流程,她利用教學空檔跑到自己的小貨車裡,翻箱倒櫃的拿出名片給我,害羞的說:「這是新版的,比較漂亮」。小貨車裡堆滿版畫工具與各式畫具,梭兒不是正統美術科班出生,她利用休閒時間到畫室學習日本毛筆和版畫,從零開始,直到現在逐漸成為工作坊的老師,讓有興趣的人都有機會感受藝術的美好,就像當年的她一樣。
梅尼古特生態藝術大賞總共有三個類別:繪畫、雕塑、攝影,每一類別僅選出一位優勝者。
第32屆繪畫優勝是一位版畫藝術家尚皮耶(Jean-Pierre David),他以拘謹、精細的風格描繪動物之間的情感,看似寫實,但是在動物的體態與神情,以及所處生態地的設計,卻有很大的想像力,似真似假,像一部部成人童話,穩重細膩。
雕塑優勝為一位使用紙類創作的雕塑家安娜莉絲(ANNE-LISE KOEHLER),她讓雕塑不僅是一個物品,而是善用空間,生動的捏造出兩個虛構場景:一個位於都市,正與垃圾搏鬥的烏鴉;另一個則在濕地,正潛水捕食的水鳥們。看著這些用報紙或是廢紙雕塑而成的動物,安娜莉絲將它們懸掛呈現飛翔的瞬間,或是直接平鋪在地上,讓水鳥的半截身體像在潛水。觀眾能遊走其中,欣賞360度的細節!安娜莉絲不僅是雕塑家也是影像工作者,她藉由創作具個人風格的紙類雕塑,建立動物角色與生態系場景,做實體逐格動畫,別緻美麗!
攝影優勝由法比安(Fabien Dubessy)奪得,他的影像安靜專注,在大量的留白中,動物的存在彷彿滄海一粟,一種亞洲禪意。
目不暇給的生態文創嘉年華
在此先向讀者們打個預防針!逛梅尼古特影展的攤位時,可要看緊荷包,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手滑購物,直到背包再也裝不下,理智才突然回到身邊,雖然當下會心虛,但其實也絕對值得!那麼,還是多準備一點現金去梅尼古特影展好了!
在梅尼古特影展所搭設的900坪帳篷裡,除了WEB TV角落、酒吧與表演舞台角落、藝術家展場、生態保育協會的攤位外,剩下來約三分之一的空間中,都被生態文創產品與佔滿,近50種琳瑯滿目的創意攤位,綁架觀眾的眼睛跟身體,也考驗觀眾對生態電影的忠心,是否一不留神就錯過原本計畫要看的電影。
秉持生態倫理的貫徹精神,梅尼古特影展對於文創產品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堅持:在地生產、獨立品牌、對環境友善,像是社企流也像是小農市集那般,在這裡你不會看到大量生產的廉價物品,取而代之的每一個攤位販售者的用心,與自釀自製的故事,從吃的蜂蜜、水果茶包;到用的植物染毛衣、貓頭鷹耳環、浣熊咖啡杯、蜂蠟蠟燭;到跟生態紀錄片有關的獨立出版商、望遠器材、攝影器材、甚至是拍攝用的迷彩類遮蔽物,應有盡有。
所有計畫在影展會場擺攤的業者,必須在影展前一年報名,比影片徵件與藝術徵件還早,以免向隅。
梅尼古特影展也會讓值得被推廣的生態文創產品常態性的進駐,不需考核,像是在會場外,有一座非常吸睛的蒙古包,已成為梅尼古特影展的視覺特色!
它是來自范斯小鎮(Vasles),一個緊鄰梅尼古特旁的行政區,在過去曾以羊毛紡織業著名,但已走入瀕危的夕陽產業,當地居民便組成一個編織協會,辦理編織工作坊,推廣天然毛線製造與使用。
范斯小鎮的蒙古包裡有著各式各樣動物用毛,每一種毛線都貼上動物名稱、照片、與產地,現場並展示簡易的紡織機,由編織協會的老奶奶一邊坐鎮解說,一邊用棒針織圍巾。在她身邊的攤位,排滿了圍巾、毛帽、毛衣等,都是編織協會純手工的成果,在封閉的蒙古包裡試戴,別有風情。抬頭一看,還有用剩餘毛線製作而成的娃娃掛飾,輕巧的毛線讓掛飾比風鈴還輕盈。
那道光束——影像的最初
法國人如果和你成為朋友,典型的打招呼方式是將身體保持距離,但屈身向前讓臉頰貼臉頰,左邊一次、右邊一次,邊碰臉頰還要邊用嘴巴發出「啾」的偽親嘴聲。在人情味濃的梅尼古特影展,有些人還會跟我左邊右邊再左邊一次,幾天下來,隨著認識越來越多人,光走在一條路上就親無止盡,甚至有老奶奶朋友還直接親我的臉,真是害羞!
有天晚上11點,影展放映聽正要播放今天倒數第二部片,我的老奶奶朋友瑪莉朵在影展會場遇到我說:「走吧我們來喝一杯,喝完我帶你去參觀放映室!」
瑪莉朵在梅尼古特影展工作了27年!可以說是影展草創時期就開始加入的夥伴,已在前年退休,「我現在是資深志工,嘿嘿!」66歲的瑪莉朵心態年輕,非常調皮,那天她下半身穿著一襲短裙,上半身卻穿著登山用中層衣外套,我們在影展吧台喝啤酒,她開心的隨音樂自在扭動,這世界沒有什麼不可以!
瑪莉朵和影展創辦人多明尼克・布禾(Dominique BROUARD)的家鄉,都在梅尼古特附近,可以說是認識多年的同鄉,大家年輕時都往巴黎闖,漸漸在三十歲以後想回家鄉,想家。
已舉辦32屆的梅尼古特生態影展,在草創時期時只有一個小房間,裡面放著跟鳥類相關的生態電影。當年的多明尼克剛從城市回到家鄉,望著這片平凡偏僻的低地,沒有人為這所小鎮停留,只有數不盡的鳥類。
多明尼克的本業是社會福利相關的專員,尤其專長於生態導覽,人緣好的他,那時便號招了生態導覽界、電影界、和所有喜歡大自然的朋友,辦起影展直到現在。
梅尼古特生態影展像是一場隱藏版生態影像盛會,如果你隨機詢問一個法國人,他可能連梅尼古特這個小鎮都沒有聽過;但如果你詢問任何一位從事生態影像的法國人,他絕對知道梅尼古特生態影展。
梅尼古特影展倡導生態倫理與生態美學,影展片單不求壯闊風景與珍稀猛獸,反而多訴說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這裡聚集著各式各樣的生態愛好者,用著各種形式表達他們對生態的想法,而建立此溫潤基調不僅是多明尼克一個人而已,還有年輕時一起打拼的同鄉人,現今都已是白髮蒼蒼的長青團了!
梅尼古特影展因為創立了伊夫勘生態動物紀錄片研究所,所以有許多年輕學生前來幫忙影展,但實際在影展負責工作的,都是從影展初期直到現在的長青團,像在酒吧櫃檯裡忙碌的銀髮兄弟,也像在放映室裡忙碌的尚皮耶爺爺,他已經在影展放片25年了!從16釐米到大卡帶、小卡帶、藍光DVD,到現在電腦檔案直接輸出。
「我們場控組總共有六個人,兩個播放影片、兩個控制燈光、兩個控制聲音,要輪流,不然從早到晚吃不消呀!」尚皮耶帶我參觀放映室的小房間,從放映室走出去,是一個約三層樓的高架天臺,底下便是滿滿的觀眾頭顱,大家正在看電影!
「呵呵,真的很累,我是沒問題啦!倒是我的太太在外面等的很累,昨天還等到半夜兩點,就為了陪我收工一起回家呀!呵呵!不過,我們每年都這樣,也很習慣了!」尚皮耶樸實的抓抓頭,指指身邊的夥伴,歷經32年影展的交情,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珍貴!
謝謝尚皮耶爺爺後,我安靜的來到放映高台,那時正在播放一個海濱場景的電影,螢幕裡,鏡頭緊追著一隻小蟹在沙灘上奔跑,陽光正烈,潮水來去,閃閃發亮。循著光,我的視線從銀幕畫面,回到我身旁這道投射的強光,投影機像是一座許願池,不斷的流出影像。
看著這一大間放映廳擠滿了人,大家安靜地坐在一起,和「光」與「螢幕」所形成的「電影」,一起做夢!
真奇妙呀!這明明就是一個鄉間社區籃球場,卻因為這道光,有了不同的定義。
海水的光在空氣裡傳送著,小小的灰塵,以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在光裡舞動,這裡是影像的最初,多少創作者將夢想凝聚成光,等待投射;多少觀眾期待這道光能帶給他們夢想,等待被投射。
→系列刊登完結
【歐洲生態影展巡禮】之法國梅尼古特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