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熱內冷」? 哈瑪星生態交通示範區 部分商家抱怨掉生意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外熱內冷」? 哈瑪星生態交通示範區 部分商家抱怨掉生意

2017年10月05日
本報2017年10月5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ICLEI創辦生態交通全球盛典的最大特色,就是在城市的特定區域中實踐長達一個月的無車日。為了推廣以人為本、共享、低碳的交通方式,鼓勵民眾捨棄造成空污、壅塞的私人運具,透過一個月盛典活動的舉辦,讓市民體會生態交通的好處,進而改變其生活方式。

4日生態交通全球大會落幕,由22個城市組成的聯盟發表「高雄宣言」,作為未來城市推動生態交通的策略和決心,這項宣言也將提交至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展示城市對全球氣候變遷所做的努力。

哈瑪星生態交通示範區內,在交管期間僅能用單車、步行或電動車行駛通行。攝影:李育琴。
哈瑪星生態交通示範區內,在交管期間僅能用單車、步行或電動車行駛通行。攝影:李育琴。

陳菊:政府投資公共運輸 不應只考量成本

高雄市長陳菊在3日上午的市長論壇,具體說明了高雄的交通政策如何利用多元方式推動生態交通,包括公共自行車、輕軌、公車、捷運,以及率先引進各種先進的智慧共享交通工具等。她最後強調政府對公共運輸的投資有其價值,如減碳、改善空污、提供公共服務等,不應只以成本效益來考量。陳菊在本次大會中備受國際與會者推崇,當天ICLEI也宣布陳菊續任明年生態交通聯盟主席,顯示對本次盛典活動成果相當滿意。

然而,專家們在論壇上提出美好願景很容易,實際上生態交通最大的挑戰,也是每一次生態交通盛典最大特色,就是透過示範區實際操作推廣,困難之處在於如何說服和改變民眾的想法及生活方式。

高雄選擇哈瑪星社區做為示範區,因為哈瑪星過去是高雄第一個現代化的區域,歷經百年城市發展,如今巷弄狹小、人車爭道,生活環境惡化。透過打造生態交通示範區,市府期望哈瑪星變身為低碳、宜居、現代化的生活空間,透過政府資源的挹注,讓這裡的市民得以享受新型態的交通運輸和生活方式。

學生在無車的街道中走讀社區歷史文化。攝影:李育琴。
學生在無車的街道中走讀社區歷史文化。攝影:李育琴。

市府:在地居民從反對轉而支持

然而,哈瑪星居民卻對獲選為示範區域不表贊同。去年多數居民聽到為期一個月的無車日就群起反對,在市府舉辦的說明會上,甚至所有里長都表明反對。不過最後市府仍成功說服地方領袖和在地居民,並改變原先規劃長達一個月交通管制的做法,縮短交管時間,並且提供在地居民優惠補助和交通替代方案,讓生態交通盛典順利在10月1日啟動。

3日中午的市長巡禮活動中,陳菊帶領與會市長、城市代表們,騎著各種低碳運具繞行哈瑪星,哈瑪星「蛋黃區」居民在里長的邀請下夾道歡迎,最後抵達地方信仰中心代天宮上香祈福,陳菊向宮廟主委表達感謝他們協助在地溝通,讓活動順利進行。

3日市長巡禮,與會來賓體驗低碳運具繞行哈瑪星。攝影:李育琴。
3日市長巡禮,與會來賓體驗低碳運具繞行哈瑪星。攝影:李育琴。

示範區在交通管制下,原本巷弄的汽車停在區外停車場,巷弄內僅提供行人、自行車及電動低碳車輛行走,不過在地居民申請通行證仍可騎機車進出。市府也與在地店家合作,提供優惠,在大會期間鼓勵與會者進入社區品嘗在地美食。此外,為期一個月的盛典活動,規劃了160場次的文化藝術表演,希望吸引外地市民進入哈瑪星,除了體驗各式創新的低碳運具,也能提升在地商機。

在地店家:生意掉大半、貨物轉運不便

記者3日實際走訪哈瑪星,和以往相較,人車爭道和噪音空污的情形確實改善,在腳踏車和行人為主的巷弄內,除了少量遊客,也有學校帶著學童走讀哈瑪星,認識街區歷史文化。擁有通行證的大學生為了用餐,仍騎機車進出社區,現場交警表示,學生需要用餐,不會特別為難,盡量讓他們騎車通行。

有在地店家說,這兩天生意的確變好了,有的卻抱怨街道被封起來,外面的人根本不願意用走的進來消費,原本周邊居民日常飲食靠哈瑪星店家,封街後,生意掉了大半。

和市府合作的餐廳店主楊小姐說,去年市府辦了暖身活動後,有感受到遊客增加,這兩天封街後,在地學生無法騎車進來用餐,因此常客數量減少。她還指出,封街期間店家營運使用的貨物無法送進來,必須請廠商在下班時間運送,雖然市府提供了貨物接駁服務,但是餐飲冷凍的食材透過轉運還是不方便。不過,她仍對市府積極舉辦活動,改善哈瑪星街區表示讚許。

店家貨物在示範區外由市府協助利用電車車轉運。攝影:李育琴。
店家貨物在示範區外由市府協助利用電車車轉運。攝影:李育琴。

有店家表示盛典開幕當天,生意就掉了八成。代天宮旁的飲料店家張小姐說,市府雖然承諾辦活動讓遊客走進哈瑪星,但是活動都集中在濱海一路渡船口,對於其他店家不太公平,「遊客來參加活動,不會願意走到社區最末端,道路封起來,外面人進不來,我們只能做社區裡自己人的生意。」

事實上,市府在代天宮廣場也規劃了傳統藝術表演,不過活動性質和濱海一路的舞台表演有所差異,吸引的遊客量也不同。

環境工作者:推廣生態交通不該在盛典結束後停止

辦公室位在示範區旁的趙先生表示,為了這場盛典,市府在哈瑪星投入大量資源,改善路面、老建築,提供在地居民綠色運具的優惠,也舉辦活動帶動人潮,以前哈瑪星從來沒有獲得這麼多的關注,對地方來說是件好事。

不過,他說,在過去一年的硬體改造過程中,在地居民忍受了生活上極度不便,商家生意低落,甚至有老牌店家不看好示範區,在活動前即公告店休一週。市府舉辦活動能否吸引人潮、幫助在地生意,事實上還是個問號。

濱海一路是渡船口最主要的聯外道路,變身生態交通示範區,也是活動主要場地。攝影:李育琴。
濱海一路是渡船口最主要的聯外道路,變身生態交通示範區,也是活動主要場地。攝影:李育琴。

「封街活絡商圈的大方向是對的,但是籌備過程太倉促,溝通又不足,」從事推廣綠色生活體驗的趙先生指出,過去在台北西門町有推動人行區的成功經驗,同樣模式要在哈瑪星操作,恐怕需要更長時間。他希望這個月盛典活動結束後,市府對於推廣生態交通、低碳社區的行動不應該就此停止。「所有人都在看,一個月的生態交通全球盛典結束後,哈瑪星是否又會打回原形?」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