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營養午餐大數據 食安處理2天縮短到2小時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建立營養午餐大數據 食安處理2天縮短到2小時

2017年11月29日
本報2017年11月29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台灣每天有10萬筆的校園營養午餐菜色、16萬筆食材資料登錄在教育部的「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上,讓家長清楚了解孩子的午餐。現在,這份資料進一步擴大,平台就可以看到食材的農產品標章與溯源資料,也可以看到團膳業者紀錄,讓校園食品安全往前邁近一大步。

教育部指出,平台連接農委會與衛福部資訊後,找到使用問題食材學校並下架的處理時間已經從2天縮短到2小時。近日還會加上農產品檢驗紀錄等資料。民間團體也期望這筆大數據未來可用在食材生產管理、營養攝取分析等應用。

用手機掃農產品生產追溯條碼(QR-code)就可以掌握生產者資訊

用手機掃農產品生產追溯條碼(QR-code)就可以掌握生產者資訊。攝影:陳文姿

資訊系統大整合 食安處理2天變2小時

營養午餐主要由學校採買與管理,但食材檢驗與標章卻要靠農委會、衛生管理則屬衛福部。為加強資訊流通,行政院協調教育部、農委會、與衛福部,整合18個資訊系統,並於28日發表成果。

教育部綜合規劃司科長林雅幸表示,介接衛福部資料後,校園食材系統上已經可以查到279家團膳業者,5910家食材供應商資料。食安事件發生時,也可以迅速連絡學校將問題食材下架,處理時間從2天縮短到2小時。從今年初到11/8間已經處理了196件不當食品事件。

在農委會部分,目前可藉由四章一Q(吉園圃、CAS、有機、產銷履歷等四標章,及QRcode生產追溯農產品)追溯食材生產履歷,預計11月底還可查詢四章一Q農產品過往的檢驗紀錄。

標章驗證或Q可連結農委會資料。FDA為食藥署資料。圖片來源:校園食材登錄平臺。

標章驗證或Q可連結農委會資料。FDA為食藥署資料。圖片來源:校園食材登錄平臺。

標章驗證或Q可連結農委會資料。FDA為食藥署資料

標章驗證或Q可連結農委會資料。FDA為食藥署資料。圖片來源:校園食材登錄平臺。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副研究員蕭榮興表示,藉由資料交叉比對也可主動發現問題。例如,食安辦就曾發現85%的農產品批發商沒有辦理食品業登記。衛福部檢討後,目前已開始辦理輔導措施。

大數據應用可期 完整性與正確性待加強

教育部表示,目前共5912學校已經全面上線登錄校園食材,435萬學生受惠。資料由廠商與學校上傳,平均每天資料登錄超過10萬筆菜色,近17萬筆食材。

蕭榮興說,透過檢驗資料可以分析業者、地理特性、或疾病的關聯分析,資料裡就有食安的故事。

富邦文教基金會校園食材管理專案計畫協同主持人高嘉鴻也認為,這些數據的運用很廣,可以用來分析學生的飲食與營養攝取。廠商可以提前準備食材,農民也可以計畫性生產。相對的,當農產品生產過剩時,政府也可以請學校協助微調菜色。

高嘉鴻指出,這些資料是上萬人每天辛苦建立的,非常難得,但現況要做大數據分析還有困難。首先,食材名稱沒有統一標示規則,例如蘿蔔是白蘿蔔還是紅蘿蔔?魚片是什麼魚?此外,平台上也沒有數量,無法進行量化分析。

標章驗證或Q可連結農委會資料

標章驗證或Q可連結農委會資料。FDA為食藥署資料。紅中丁是紅蘿蔔,要做資料加值分析還有難度。肉角是什麼肉,也要點標章才能查到。圖片來源:校園食材登錄平臺

林雅幸說明,教育部正逐步加強資料完整性與正確性,目前已經發展食材中文名稱統一機制,數量資料也會逐步加入。

學童營養午餐

學童營養午餐享用有機蔬菜。圖片提供:新北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