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委會昨(6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十年內農藥單位面積使用,從12.73公斤減半為6.3公斤,年使用總量從9,139公噸減半為4,570公噸,以達成農產品安全、友善環境生態,及增加市場誘因,使得農藥市場轉向生物防治市場。
十年農藥減半目標:單位面積、年使用總量
今年9月,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在中研院演講時指出,台灣農藥使用量比國際其他國家用量偏高,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國內生產加進口的農藥量為2萬5555公噸,根據2014~2016年農地單位面積平均用藥量,每公頃達12.73公斤;年使用量平均達4,570公噸。農委會宣示農藥減半,並於昨日記者會宣布具體作法。
目前台灣登記合法流通的農藥成份約300多種,副主委陳吉仲表示,未來將針對這些農藥完整盤點,了解每種農藥的特性,和每種農藥容許使用在那些作物,以及使用量,進行統計,並加強管理,針對高風險農藥進行管制,並制定減量或退場機制。此目標期程十年,明年初推出行動方案,並將每三年管考一次執行進度,公告具體減量成果。
雖然市面上流通的農藥多達300多種,但其中30~40種成分佔了80%。根據防檢局統計,目前年使用量榜首為「嘉磷塞」年使用量超過1000公噸。其中巴拉刈、托福松、納乃得、加保扶、達馬松、福瑞松,部分成品屬於劇毒性藥物,則研擬逐步以其他藥物替代、退場。
目標鎖定減少病蟲害 用藥觀念需導正
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各國農糧單位推行病蟲害防治綜合管理的概念,包括三個步驟:首先,減少害物的發生,思考如何讓害物減低,而非一開始就使用農藥;其次,優先使用其他防治方法;最後非不得以用藥時,再選擇針對該病蟲害最有效的藥物,並以適當劑量施用。防檢局將持續推廣這些觀念,也會整合相關技術輔導農民,例如輪作、推動友善耕種等。如能落實,就能減少對藥物的依賴,達到減藥的目的。
「減半的意思是不用藥或使用生物防治資材,在減少病蟲害發生的目的下思考方法,並非任何問題就須用藥解決;而這觀念必須推動。」馮海東說。
高使用率的藥物往往和高暴露風險有關,防檢局除了對高用量,也從中篩選健康風險較高,如致癌風險、環境荷爾蒙等性質的農藥,挑出需優先研究替代方案的成分,接著讓這些藥物退場。
另外,藥物價格便宜是用藥多的因素之一,相對的也可成為不同藥物間的選擇誘因。未來針對安全性高的藥物進行分級管理,降低風險性低的藥物在台灣上市的門檻與價格,提高使用意願。
制度面也將有其他配套並進,例如技術服務業,包括以專業知識協助農民防治病蟲害的植物醫師;針對危險性較高的藥物,常見問題是農民使用上較不精準,或者是個人防護做的不足,這類型的就推動區隔化,由專業的代噴業者施作,對環境和施藥者都比較好。
農藥減半有例可循 用藥計量需精準計算
農藥減半並不缺案例,過去為了防止滅鼠藥過於氾濫、不當使用,以在生態敏感區減藥或不投藥,以及停辦滅鼠周,並減少縣市政府的補助等多項措施,配合宣導使用捕鼠籠、生物、物理防治等,5年下來用量剩年23萬噸,足足減少一半以上的量。
「推動減藥要多面向合作,若能全面性檢討,搭配各種措施,一定可達到減量目標。」馮海東表示,減少化學農藥留下的空缺,可由生物或物理性防治的產業替代,至於實際上的消長也可計算,尤其明年農藥管理修法後上路,強制農藥販賣藥終端販售必須登記購買者使用目的,電子化加上定期呈報,就有更多材料可做精確的統計,且從地區性作物栽培的種類和用藥習性、數量就可以計算有沒有過量的情形。
但他提醒,法律上並未強迫使用者要登記目的用量,只能估算銷售端數量,和實際使用量仍有一小段差距。
對於記者詢問,農藥減半的計算基礎為何,減半後是否就沒有農藥過量的問題,陳吉仲重申,減半的目標是依照過去三年的統計,每公頃平均用量以及總量管制。
至於減半後能否擺脫過量汙名,則因未有相關數據支持無法得知。陳吉仲表示,未來應可計算合理用藥量。他解釋,在農委會提供的作物手冊中,都有每種作物病蟲害每公頃的使用量是多少,對有合理的農藥使用量。將來可將每一種作物可使用農藥的品項以及數量計算出來,再把所有的作物中使用相同農藥用量加總,對照之後就能得知單一農藥的使用量與實際用量的關係,才能得知是否過量。
不過,登記使用在相同作物、相同病蟲害的藥物可能有很多種,每位農民有使用偏好性,能否精準統計,仍有變數。馮海東指出,減量的關鍵還是在於使用者觀念的調整,以及試驗場所積極解決農務上的困境,搭配農法、輪作等方式,才能兼顧多方權益。
至於消費者關心農產品安全,陳吉仲表示,依據農委會源頭或衛福部食品安全抽查,農藥不合格比例約5%,其中8成是所謂的未檢出用藥(檢出不該使用在該項作物的藥物),和減藥直接相關的是5%中兩成農藥超標,應能在這項政策下解決,農產品就會相對安全。
台灣為何給人用藥過量的印象?馮海東解釋,各國並沒有相關數據可供參考,不過台灣小農模式,農地小、農戶多、數量分散等特質,使得查驗風險相對低,又基於不容作物所得損失,用藥確實相對其他國家高;相較於美、澳大農型態,查驗目標明顯,若查驗不過風險過高,因此用藥相對謹慎。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所長費雯綺表示,目前研發替代的方案包括天敵生物防治、性費洛蒙、天然素材等,已有46項產品已登記、登記中或技轉給業者,可用於友善農耕或替代慣行農法一部分藥劑。
農藥減量3大管理策略,12項措施